Image

山西古代壁画,究竟有多牛?为迎接一幅画,上海博物馆把南门拆了

Image 2020-06-22

山西,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伟大诸侯国晋国的版图。因文化深邃,历史旷久,流传下了举世瞩目的地上建筑和地下文物。

据统计,在所有的古建筑里,山西几乎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份额。大型墓葬、考古发现,山西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壁画艺术,可以说独树一帜,领冠全国。

2017年,上海博物馆为了一睹山西壁画风采,特别开展了以“天似穹庐”和“人亦黄土”为主题的山西壁画展。两部分展览共展出了北朝和宋金元的12组(89件)墓葬壁画。

在89件墓葬壁画中,代表北朝时期的仅有3幅,十分珍贵。不仅在本次展会十分难得,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弥足珍贵,可以说是展览的点睛之笔。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最后由继承北周疆域的隋完成了统一大业,世称隋朝。

北朝时期相对短暂,又加之历史久远,本来流传下的墓葬藏品就不多。在这3件北朝壁画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山西忻州九原岗的北朝壁画。

据记载,为了能够得见九原岗壁画,上海博物馆不惜一切代价。

1、运输方面,一般壁画运输都是平铺式运输,由于九原岗壁画画面较大,又考虑到长途颠簸对壁画的影响,最后采取了花费较大的斜依式固定运输。

2、迎接方面。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长3.2米,高3.5米。为了将壁画迎接进展厅,上海博物馆多轮讨论后,最后下令拆除南门,以将这幅壁画推进1楼特展展厅。

九原岗壁画发现

九原岗墓原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北角,是忻州市区南部的一片高地。2013年有一位在山西大学读研究生的学生告诉他的导师,在忻州九原岗发现一处非常漂亮的壁画墓,但破坏非常严重。

后文物局专家组去现场考察后,并于2013年夏秋之际,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山西博物院联合,对业已被盗掘的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联合实施抢救性发掘和揭取保护。后来还邀请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团队配合考古发掘进程,实现利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完成科学考古记录。

九原岗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砖砌单室墓,墓室圆角方形,坐北朝南。由封土、墓室、甬道和墓道四部分组成。

墓道最深处有6米半,残长达31米,加上甬道和墓室,总长度超过40米,是目前为止北朝时期墓葬中第二大墓葬。第一大墓葬是河北磁县的湾漳村大墓(据说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墓葬,目前没有完全确认)。

墓葬被发现的时候,地面上已有很多盗洞,墓室内仅存顶部的星象图,其余基本上被盗揭,破坏殆尽,墓室清理时,还发现大量木棺残片、棺钉、铺首、和破坏的陶俑等。

幸亏长达30.5米墓道壁画由于存在填土未被发现,给我们留下残存的240平方米壁画尚能让世人驻足细观。

九原岗壁画艺术

现存壁画,也就是后来保存下来的九原岗墓葬壁画,主要集中在墓道东、西、北三壁,总面积约240平方米。壁画内容主要有:墓道北端墓门之上的门楼庭院图;墓道东、西两壁壁画自上而下各分为四层、对称布局。

最上面的第一层为众多神仙怪兽伴随墓主升天图景,主体绘畏兽、仙人、飞鸟、神兽等形象;第二层北段为狩猎图,南段为备马出行场景,狩猎内容丰富。在西壁第二层壁画南部还出现两个中亚人的形象,人物眼眶深陷,鼻梁高挺,谢顶浓眉,胡须浓密。

第三层是出行图仪仗,所绘人物大部为站立的武士形象,所有武士均佩弓箭;人物着装并不统一,携带弓箭,人物的方向是在向外走。西壁南端为一骑马的少年人物形象。第四层画的应该是回宫图,东壁第四层因开挖盗洞已全部被毁;西壁第四层亦为站立的武士形象。

墓葬壁画既是古代文化形象的身份证,也是审美艺术的载体与源流之本,不仅使僵硬文字难以记载的历史场景清晰展现,而且使我们通过壁画图像寻找另类的历史。

九原岗壁画的发现,在为我们揭开北朝时期社会生活、冶炼技术、历史文化、民族融合、服饰外貌、军事制度以及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和中国绘画发展史的同时,更以更多的发现,开创了中国文化观。

1、门楼图

门楼图位于墓道北壁,墓门和甬道的正上方。华丽的门楼、庑殿顶、复杂的斗拱、重复的额枋、特殊的瓦钉、彩色的铺地砖,十分生动、逼真。特别是双柱式的斗拱是在同时期墓葬中首次发现,将我国古建筑中斜拱的运用历史又提前了几百年。

2、升天图与《山海经》

升天图,位于九原岗北朝墓墓道东、西两壁最上面第一层。

主要描绘的是墓主人夫妇的飞升化仙。其中出现了很多《山海经》中提及的雷公、风伯、雨师、畏兽、神鸟、疆良、毕方等仙灵神兽。

忻州九原岗《升天图》是目前所见与《山海经》图形关系最密切和最成系统的考古材料,为解读《山海经》图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3、狩猎图

《狩猎图》位于墓道东西两壁第二层,总面积达7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墓葬狩猎图壁画。再现了北朝时期士兵通过大型围猎活动训练的真实景象,是研究北朝生活文化和军事演变轨迹的活标本。

4、仪卫图

墓道壁画第三、四两层的群从仪卫,在遵从程式的同时,也颇以细节刻画取胜。即便都是左弓韬,右箭箙,弓韬、箭箙的式样与纹饰却多有不同。

服饰有两汉以来的中原制度,如中有服虎纹单衣者,又有头戴广檐大帽,帽檐周环垂丝等。

总之,透过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壁画长廊上连续的视觉层次,我们看到了壁画作品的艺术成就,即使线条勾勒尚欠行笔之功,可能不如其他墓壁画的艺术语言,但壁画创作的气势与境界,呈现出墓葬空间与图像之间的密切关系,确是那个时代的巅峰之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