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在青岛,与老舍相遇

2020-06-22

老舍

春住杭州,夏住青岛,秋住北京,冬住成都

老舍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作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唯一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1934年8月,老舍来到青岛,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1934年9月到抗战爆发,老舍在青岛生活了3年,他的足迹遍布岛城,他为这个有海的城市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寻着老舍的足迹,在青岛,与先生相遇。

骆驼祥子博物馆

虽然是文坛巨匠,但老舍的作品似乎很“接地气”,读他的作品颇像是在看一部电影,市井生活一幕幕映入眼帘。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能够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也说明这部作品通俗易懂,语言平实到初中学生都能品读。而读过这部著作的人,没有不想去骆驼祥子博物馆看一看的。

骆驼祥子博物馆位于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内,由于修缮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那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历史风貌。

推开铁门走入庭院,迎面呈现两尊塑像。院中心坐北朝南是老舍先生。院落西南角是祥子拉车的塑像。他栩栩如生的神态,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小说、电影、话剧和连环画里的祥子。

院南侧和西侧墙面上,镶嵌着26幅别有韵致的陶版画,选自老舍先生最为认可的著名画家孙之儁的《骆驼祥子画传》,画中描绘了《骆驼祥子》中的故事情节。置身其中,还真有一种到文豪家里做客的感觉。

“青岛人有眼光,能在老舍故居以文学名著《骆驼祥子》命名成立博物馆,这是个首创。”老舍独子舒乙说。

老舍故居一共有两层加阁楼,建筑面积达 1000多平方米。其中,一层就是我们熟知的骆驼祥子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280余件藏品像这间房屋的主人一样,细细诉说着老舍先生在青岛那段“不可复制的经典岁月”。

老舍公园

生活在青岛的人们,总会以一种方式,与老舍重逢。或者在黄县路12号骆驼祥子博物馆,或者在安徽路老舍公园。

青岛沿海有两位以文学家命名的公园,一个是鲁迅公园,一个是老舍公园。由此可见,老舍在青岛的地位。

说起老舍公园,好多人都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这座南低北高、狭长的开放式公园,北临德县路、曲阜路交汇处,南与湖南路相接,湖北路横贯其中。

老舍先生的塑像就置身其间,目向前海,静默安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人们心中的理想诗句,便附在先生的塑像上,守候着美好的岁月。

登州路10号

1934年9月,应山大校长赵太侔的邀请,老舍来到山大授课。初遇青岛,老舍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在《青岛与山大》一文中写到,“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当时,老舍夫妇带着女儿舒济落脚在山东大学的西北处,也就是今天的登州路10号。他们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度过了青岛岁月的最初时光。

这段时间老舍很忙,胡絜青回忆说:“他很少有时间游览青岛的风光,他每天忙着看书查资料、备课、编讲义和接待来访的同学,他老是感到学识不丰富,唯恐贻误人家的子弟。”

他一方面幽默的本性展露无疑,被学生称为“我们的笑神老舍先生”,一方面又严肃认真,言传身教,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做到“对事卖十分力气,对人不用半点心机”。

金口三路2号乙

后来老舍搬家到金口二路的一座小楼(今金口三路2号乙)。此地东临汇泉湾,西望青岛湾,南面是海滨公园(现在的鲁迅公园),花海相伴,风景怡人,开启了老舍的创作灵感。

在《樱海集》的序中 ,老舍这样描述新家:“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花,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绿海……大门向东,楼本身是南北向。房东住在楼下,我们住在楼上。楼上除去厨房、厕所,还有四间:有阳台的一间是我们的卧室,隔壁是书房……”

从书房西窗能够眺望大海,优美的环境,给予老舍创作灵感,在这里,他创作出短篇小说《上任》、《牺牲》、《柳屯的》,中篇小说《月牙儿》等。同样是在这里,老舍先生也迎来了他的独子舒乙。

电影《我这一辈子》海报(左)话剧《月牙儿》剧照(右)

闲下来的时候

不如放下手机

暂时将视线离开电脑屏幕

约上三五好友

聊聊天、赏赏花

与老舍相遇

综合整理自:青岛旅游集团、微市南、骆驼祥子博物馆

《鲁海说青岛·作家与青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