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韩愈的“冷知识”:这4个有趣却真实的事例,让你更了解他
其实,韩愈这位“百代文宗”,也有罕为人知的一面。
他有直率的个性,也有真性情;他天生聪慧,而且记忆力很好,因此有人称他“日记数千百言”。
他7岁开始读书,又敏而好学,所以才能“言出成文”;他的文章浑然自成一格,得到许多人赞赏……
上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而有关韩愈的“冷知识”还有很多,比如他恐高、爱玩游戏、亲近女色以及乱服丹药……
下面,玲珑便来分析4个有趣却真实的事例,让你更加了解韩愈这位大文豪。
韩愈恐高吗?
贞元十八年春,韩愈只身一人任职于京师。他在春夏之际,趁着请假东归的机会,与好友相约攀登华山。
华山风景宜人,韩愈十分怀念。于是他后来作《答张彻》一诗,以追忆那次旅行的艰辛和华山的险峻:
尘祛又一掺,泪眦还双荧。
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
韩愈身为一代文豪,感悟力自然较常人敏锐。他面对华山的壮阔险峻,又感怀自身的波折命运,或许因此百感交集。
韩愈画像
然而,他这首诗中的两句——“磴藓澾拳跼,梯飚飐伶俜。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可能遭到了后人的误解。
18年后,李肇在《国史补》中就将这一段写成了韩愈的趣闻,说他好奇却又胆小: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
这一则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甚至一直到了后世仍有人说,宋人甚至为此而争辩。
有人说《国史补》中所载的事迹,虽大多属实,但有不少是根据传闻杜撰的,因此不能百分之百采信。
也有人说,《国史补》中“韩愈登华山”属实,其余情节有可能是捏造的。
更有人说,韩愈当时虽属壮年,但他鼓起勇气上山之后,可能“恐高症”发作——他惊慌失措,又想起家中老小,因此一时恸哭不已。
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看韩愈原诗句的大意:
石阶上长满了青苔,湿滑难行,我要弓背弯腰才能前行;狂风大作使人无法站稳;我对当初因好奇而冲动上山的行为,感到懊悔,几近发狂。因此,我有必要将此事记录下来,以告诫后来之人。
看来,韩愈登华山时,确实陷入到风大、路滑、险峻难行的困境之中。他虽几近发狂,但并没有“恸哭不止”和“投遗书”之举。
韩愈雕像
由于登华山绝顶之惊险,令人印象深刻,因此韩愈认为有必要记录于诗文中,以告诫后人:不可只知一味攀爬,而要量力而行,如此才不致重蹈他的覆辙。
事实上,这首诗颇有几分警惕之意味。
韩愈懊悔华山之行,正展现了他真性情的一面,让我们见识到一代文宗抒发悲愤、感慨万千或懊恼不已的一面。
此则趣闻,也让后人津津乐道,甚至大做文章。
韩愈爱玩游戏吗?
我们都知道,韩愈一生著作非常丰富。不仅如此,从他所作的文章或与他人的往来书信中,可以发现他的兴趣十分广泛。
韩愈在担任四门博士时,生活上处于较悠闲的状态。一来是因为他此时已经顺利通过吏部考试,并开始担任中央官职;二来是因为四门博士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对他而言,胜任有余。
因此,韩愈平时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也常利用休息时间游山玩水,或进行休闲活动。
此时期,他写了不少作品,以记录自己游玩的事迹和心情。例如贞元十七年他作《赠侯喜》:
吾党侯生字叔起,呼我持竿钓温水。
……
虾蟆跳过雀儿浴,此纵有鱼何足求。
……
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
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
可见,韩愈闲时,常与三五好友到风景秀丽的溪谷河畔垂钓,顺便饱览山水风光。
韩愈雕像
另外,韩愈在官场不得志时,也常常以游山玩水、走访美景的方式,抒发心中的抑郁之情。例如贞元二十一年他从阳山遇赦后,于郴州待命期间,亦走访了不少名山大川,也作了不下30余首的诗作,其中大部分都是山水诗。
韩愈被贬潮州期间,除了处理州务之外,闲暇时也喜欢玩玩音乐——此时期他作了10首《琴操诗》。
除此之外,韩愈还开始研究起烹饪和食材,如《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一诗,生动描写了潮州人习惯食用的海鲜、虫蛇等食材。
韩愈心想:“这也能吃?”他对那些前所未见的食材和烹调方式,感到好奇,且兴味盎然。
当然,韩愈的绝大部分兴趣,都是正当的活动,但他还有一个经常被人抨击的嗜好——博塞(一种古代流行的棋类游戏)。
韩愈的学生张籍,于贞元十五年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中,直率地对老师提出了四个不满之处,希望老师能改掉这“四大毛病”。
首先,他希望老师能为其“排佛斥老”的观点立书,而非只是与人进行口舌之争;其次,他希望老师不要与众人谈论不实的传说,此举有失“文章大家”的身份;再次,他认为老师与人辩论时,应该心平气和;最后,他觉得老师喜欢博塞之戏,不是有德者该有的行为。
文中可以看出张籍的诚挚之情,希望老师能弃绝博塞游戏,专心致志于发扬儒道与古文。
韩愈雕像
而韩愈随后也回了一封《答张籍书》,书中云:“博塞之讥,敢不承教。”看来,他在信中颇为虚心地接受了弟子的批评,并下定决心从此远离博塞之戏。
事实上,当时的韩愈只有32岁,正值青年。他为了生活,委身于藩镇,担任幕府工作,心中不甚满意;而且,他又不受上司重视,因而郁郁寡欢。
有可能出于解闷,或是年轻人的好奇心,因此韩愈和军士们一起聚会玩乐,而博塞之戏很可能只是其中一项娱乐而已。
韩愈能在短时间内虚心改过,并接受别人的批评,也算是能理性思考的人了。之后,史料中也不复见类似的批评。
分析其中原委,有可能是他真的反省了:一是自己不该浪费时间在博塞上,应专心于准备吏部考试(他在两年后通过了考试);再则是考虑到自己刚刚成家,有了妻子和孩子,家中经济重担也不允许自己再挥霍了(博塞一般都有赌金)。
韩愈亲近女色吗?
宋代《唐语林》中记载:
“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
韩愈“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圆。”这两句诗,在后人眼中是有所指的——人们以为“园花”、“巷柳”即是指韩愈的二侍妾。
此诗作于长庆二年二月,当时的韩愈已经55岁了。他的前半生,基本都在穷困忧郁中度过,而且被贬潮州给他的打击太大,因此他痛定思痛,赦归后生活作风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他开始“亲近女色”。
韩愈雕像
韩愈在当时达官贵人的“别墅区”,置一别墅,名为“韩庄”,并购买二侍妾,一名绛桃,一名柳枝。平日里三人诗酒唱乐,弹奏通宵达旦。
事实上,韩愈的行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可以被接受的——达官巨贾在家中享受齐人之福,是寻常之事。即使韩愈是一代文豪,我们也不必为他遮掩这些看似不道德的行为。
有许多诗句,可以证明韩愈晚年迷恋美色,其中一则是韩愈生病时,常陪在身侧照顾他的张籍所作的《祭退之》诗:
公既相邀留,坐语于阶楹。
乃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
当时,是长庆四年的中秋节,距韩愈的故去之日(12月2日),相隔只有二、三个月。难怪有人说韩愈晚年去世之前,念念不忘的,便是这两名声伎。
韩愈乱服丹药吗?
长庆四年五月,韩愈时任吏部侍郎。他因病告假,之后便一直待在长安城南靖安里的居处养病,可从此时期诗作《南溪始泛三首》略知其当时病情之一二:
余年懔无几,休日怆已晚。
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
……
足弱不能步,自宜收朝迹。
韩愈并没有具体说明他得了什么病,且新、旧唐书和皇甫湜、李翱所写的墓志铭,亦未明确说明,只知当时他已经卧病在床数月,而且双足已经无法步行,需要人搀扶。
韩愈画像
韩愈在50岁之后,因担任官位较高,生活、经济状况才见改善,故其体衰多病,有可能肇因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夜以继日勤学、工作的体力消耗。
从其文中可探知其平时的生活状态:“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如此长期熬夜,一般人都是吃不消的。如此生活,一直持续20多年,也就不难想象韩愈晚年疾病缠身的状况了。
他在50岁之后为了保养身体,开始服用丹药。虽然刚开始稍具功效,但久而久之,仍不免对身体造成负担和伤害;再加上他晚年的纵情声色,更加速了他迈向死亡的进程。
韩愈的好友白居易,曾在《思旧诗》中提到:“退之(韩愈)服硫磺,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可见,服用丹药在唐代颇为流行,上至君主下至富裕人家,皆喜食用丹药,以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往往招致反效果。
所以,白居易作此诗告诫身边友人,不可再相信丹药的疗效,以免落得如韩愈一般的结局。
白居易画像
玲珑说
韩愈聪颖、勤奋、好学,总给别人留下“天分极高”的印象。可贵的是,他一路走来,始终怀抱着对学问的热诚如一,不曾消减。
正因如此,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文章自成一格,深获当时及后世之人的推崇。
可以说,韩愈在50岁之前过着并不如意的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直率的个性也渐渐收敛。
他晚年时,已经习惯了官场风俗,在日常生活中颇能追随当时的风潮,如购置庄园与侍妾,闲暇时与门生、好友把酒言欢,服用丹药等等。
整体而言,韩愈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失落、惆怅、不遇中度过;也正是这不凡的经历、挫折、磨难,让他常心生感触,并勤抒发为文,因而造就了许多千古传颂的佳作,亦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位有血有肉的大文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