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宝贝瓷器,为何在1455年都不见了,终于找到理由

2020-06-24

在中国历史上,瓷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在宋代时期,中国瓷器就出口到西方各国,成为了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众多的瓷器种类中,明朝宣德蛐蛐罐可谓算是最神秘的,相传在1455年就全部绝迹了,但如今却还有不少存世。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宣德蛐蛐罐,顾名思义就是宣德年间的蛐蛐罐,即在明朝皇帝朱瞻基在位时烧制,除此之外还有鼎鼎大名的宣德炉。朱瞻基就是明宣宗,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十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日子过得舒坦,因为当时既无内忧,也无外患,再加上宣宗知人善任,励精图治,所以明朝国力蒸蒸日上,谓之“仁宣之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宣宗也得以享受生活,比如练习书法,研习绘画,但最让他感兴趣的还是养蛐蛐,因此也被称之为“促织皇帝”(民间称蛐蛐为促织),所以他在历史也留下了不少诟病。史料记载,宣宗常常和宦官斗蛐蛐,而且他还在宫里养了1000多只不同种蛐蛐,都是他下令从全国各地挑选的精品蛐蛐。后来,宣宗为了饲养蛐蛐便下令官窑烧制蛐蛐罐,比如景德镇官窑就是主要烧制宣德蛐蛐罐的地方。蛐蛐罐虽然是个小玩意,但是要烧好却十分不容易,再加上是给皇帝烧制的,如果烧好的蛐蛐罐,将蛐蛐养死了肯定脑袋就要搬家了。

因此宣德蛐蛐罐被烧到了极致,不管是用料,还是釉色,甚至造型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又以青花瓷宣德蛐蛐罐为佳,被誉为绝世之物。后来宣宗驾崩,景德镇烧制蛐蛐罐的工作也就暂停了,但是事情却并未结束。史料记载,当宣宗驾崩之后,皇太后下令将他养的蛐蛐全都放了,还禁止在宫里斗蛐蛐,最后又让人将宫里的蛐蛐罐都砸碎。由此可见,皇太后对蛐蛐一定深恶痛绝吧,不过放蛐蛐砸罐子她还不满意。

后来皇太后又下令,让景德镇官窑将烧制好的蛐蛐也全都砸烂深埋,一个都不许留,而且以后也不得烧制蛐蛐罐。从史料记载来看,确实一直到明朝武宗时期,官窑都没有烧过蛐蛐罐,因此有专家们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即宣德蛐蛐罐在公元1455年就已经全部绝迹了,而考古发现零散宣德蛐蛐罐就已是宝贝了。

在1933年3月,景德镇市一家建筑单位在中华路修建房屋,期间工人挖地基的时候发现,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竟然有不少碎瓷片,而且后期随着施工的进行发现的碎瓷片也越来越多。为此,建筑单位的负责人就向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反映了此事。第二天,考古所的几位专家赶赴现场,他们被满地碎瓷片震惊了,经过仔细研究后确认,碎瓷片全都是明代青花瓷,而且一些瓷片上还有五爪龙纹,毫无疑问是宫廷御用的瓷器。

专家们经过几天的清理,累计出土瓷片1000多件,其中绝大部分修复拼接之后发现都是蛐蛐罐,还有“大明宣德年制”的落款。在后来的研究中,专家确定这是一处埋藏碎瓷的土坑,从而也佐证了史料的记载,即皇太后下令景德镇官窑砸碎蛐蛐罐这一史实。专家们都感到十分疑惑,难道正宗的宣德蛐蛐罐真的绝迹了?

如今收藏界还有不少流传的宣德蛐蛐罐,难道它们都是赝品吗?其实不然,考古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漏网之鱼。根据明朝的一些文字资料可知,宣宗因为烧制了大量的蛐蛐罐,所以当他和大臣斗蛐蛐的时候常用蛐蛐罐作为赏赐之物。比如,明朝首辅杨士奇就曾多次收到宣宗赏赐的蛐蛐罐,由此可见其宣宗赏赐其他大臣,宦官或者宫女的蛐蛐罐也一定不在少数。因此,被赏赐出去的蛐蛐罐逃过一劫,最后流传至今,成为藏友们的追捧之物,不过具体的数量有多少还无法确定,所以遇到宣德蛐蛐罐要擦亮眼睛。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宣德蛐蛐罐浮出水面,对专家们研究明代瓷器烧制技艺,以及蛐蛐罐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也让我们对宣宗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出土更多的宣德蛐蛐罐。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