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代诗人对长安的情结,像极了爱情

Image 2020-06-26

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科教授最近和大家介绍了很多长安的事情,不少人对唐长安城的仰慕也愈来愈甚。

其实,我们了解的长安还是史书中的长安。

而今天,科教授带大家了解一下唐代诗人们心中的长安。

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长安作为唐王朝的都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唐代文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里被看作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实现人生理想、学以致用的最佳之地。

所以,在很多唐代诗人的心中,长安是美丽的,繁华的,是这样的: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孟郊这首诗中,我们就不难体会到唐代文人为何对科举的热衷,因为只有当他们一举成名之后,他们才能春风得意地走马京城道、观花长安街,在长安城里扎根立足,最终才能够真正的融入长安这座城市。

横吹曲辞·长安道(节选)

沈佺期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

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沈佺期这首诗从长安城所处的地理位置着手,描写了长安城的壮丽辉煌,亭台楼阁众多,街道宽阔,城门众多,交通发达。而面对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繁华兴盛的长安城,或许不仅对唐代文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也许对今人也会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唐代文人对长安的热切追求和崇尚之情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心中能够产生深深的长安情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想见你,只想见你

无论是人生起伏,还是战乱所致,诗人们也难免离开长安,可离开了长安,他们便开始回忆长安,思念长安,即使是洒脱不羁的诗仙李白,也毫不吝啬地写出了对长安的思念: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你是我心底的忧愁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入衰,诗人们的心境也有所变化,他们最向往的,最热爱的长安城成了他们心底的一抹忧愁。

哀王孙(节选)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诗人不自觉地将长安作为动乱背景,以昔日长安的繁华来观照今日的乱象,“原本雄浑大气乐观自信的盛世唐音,化作了痛彻肺腑凄凉无告的衰世哀鸣”。

如果说杜甫见证了唐的由盛入衰,那么,晚唐的诗人心中,面对繁华不在的国都,更多了一份无奈与哀凉。

长安冬夜书情

刘沧

上国栖迟岁欲终,此情多寄寂寥中。

钟传半夜旅人馆,鸦叫一声疏树风。

古巷月高山色静,寒芜霜落灞原空。

今来唯问心期事,独望青云路未通。

这里的“上国”,就是长安。而句中的“钟声、鸦叫、古巷、树风、寒芜、月色、落霜”等意象,无不给人一种悲愁凄清、迟暮寂寥之感。

杜牧也曾留下“长安回望绣成堆”的感慨。

诗人们的感情是真挚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安的古诗词,不妨留言告诉科教授吧!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百家讲坛

《隋唐风云》

播出时间:6月15日-24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于毅 刘凌玲(实习)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