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宋词里的思念:我想你,从落花到画船,从暮春到初夏

2020-06-28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个人公众号:平儿聊历史。

《四库全书提要》里说:"词家之有吴文英,犹诗家之有李商隐。"

宋末词人吴文英被称为"词中李商隐",由于作品未入选课本,知之者不算很多(这里的"多"主要是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些人比)。但是,他在南宋词坛上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今天,应读者要求。简单聊聊吴文英的一首《望江南》。

望江南·三月暮

宋代: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吴文英在《宋史》中无传,他在世的时间大概是1200~1260年,比辛弃疾的1140~1207年稍晚一些,比马致远的约1251~1324年稍早一些。

这首词明显是伤春怀人之作,只不过具体指何事还不能确定,暂且认为是吴文英思念去世的姬妾吧。

本词从时节起笔,"三月暮,花落更情浓",暮春三月,落红满地,思念之情反而更加浓烈。

春、夏、秋、冬四季,如果非要选一个与恋爱最搭的季节,无疑是春天。正如,我们用"春心"代指男女之间的爱慕相思之情,而不是夏心、秋心或者冬心。

按此推测,春天应该是情最浓的时候,而不是暮春。

但是,词人却反其道而行,说暮春"更情浓",目的就是为了强调自己对于爱姬的思念之情的浓烈,不随时移,不随物换。

接下来写映入眼帘的景色,"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一个"闲"字,让客观的景物"秋千"蒙上了主观的色彩,一个"倦"字,形象刻画了马儿疲倦慵懒的状态。秋千空空荡荡,马儿懒得嘶鸣,都是因为"人去"了。人离开了,"堤畔画船"自然也就"空"了。

睹物思人,相思不尽。你也曾笑弄秋千,你也曾策马扬鞭,你也曾红妆画舫,然而,此刻的你,身在何方?

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事物,你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历历在目,可惜如今早已物是人非。闲月挂在秋千上,堤畔画船空荡荡,你已不在我身旁。

你离开后,落花是你,秋千是你,明月还是你,马是你,杨柳是你,画船依然是你。

我想你,从落花到画船,从暮春到初夏。

春天已经思念成灾,漫长夏日更加难熬。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为了缓解思念,我只好喝得病恹恹的,神志昏迷,似醉非醉,如此这般在小帘栊中度过漫漫长日。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银烛窗外,燕子夜里归巢,绿树阴中,莺啼声声入耳。这个时节,连落花也已经寻觅不到了。

最后,词人以"残红"作结,与开头的"花落"遥相呼应,结构上显得回环圆融,具有形式美。此外,"残红"与上一句的"绿阴"相碰撞,会让人生出绿肥红瘦、花残叶茂的联想,具有画面美。

"无处觅残红",往昔的满目落花,如今已消失不见、无处可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间接体会到时间的流逝,流光不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消了残花。看着宿燕,听着莺啼,思念着你,落花残红已不见,我的一腔痴情无处安放,我的思念在时间的长廊中不断回响

满目美景,可是我的心里却是空落落的。

宋词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是,吴文英此词却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模式。

吴文英此词的上、下阕都是情景交融,上阕写暮春,下阕却直接写夏天,没有太多过渡。因此,在上、下阕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留白,赋予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由春到夏,这中间的几十个日日夜夜,词人是否也同样被思念之情折磨?

更甚,夏天过去之后落叶萧萧的秋天呢?北风呼啸的冬天呢?以及,未来的年复一年呢?恐怕都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