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陕北手艺人:运用自然的馈赠,把秸秆编成艺术品,个个都是艺术家

2020-07-02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自然当中,这个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每时每刻都在我们人类制造惊喜,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自然景观,高原、湖泊、森林这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大自然的馈赠可不止这些,有些需要我们人类的开发利用,看到高粱你会想到什么?粮食?酿酒?不,在陕北人眼里它就是个艺术品。

小小高粱也有很多用处

陕北是以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有高粱、小麦、玉米等。对于我们来说,看到高粱等这些农作物首先想到的就是粮食,这个东西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作为生活中必备的粮食,这是大家都高粱的一种思维定式,认为高粱就是只能作为粮食。殊不知,高粱浑身是宝,身上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酿酒,陕北的高粱酒也是很有名气的。

除了这些可食用的东西,高粱杆也可以当做饲料或者燃料,还不止这些,这个高粱秸秆还可以用来制作生活器具,如打席子、编席囤、拍拍等等,这些都是高粱的用处,这除了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之外,还少不了人类的智慧,也少不了陕西人民发现美的眼睛。

利用高粱秸秆纳拍拍

人们能够想到用高粱秸秆去编制器具,也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了生活,慢慢地却将秸秆变成了艺术品。在过去,人们生活困苦,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也没有什么闲钱去买什么锅盖呀,盒子篓子呀,这些都是大家自己动手利用秸秆编制的,既能省钱也能达到它的用途,一举两得。

编织这些东西大多是女性,她们不像男性有很大的力气去做铁匠,也无法去做力气活。不想闲着,多少为家庭做点贡献也纷纷做起了编织,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是有传播力度的,一个女子开始纳起东西来,其他女性也都纷纷学习起来。

当然,这是看人的,有些人天生手巧纳出来的东西就很好看,有些人就略显笨拙,纳出来的东西就欠一点意思。这里面做的最好的要属王建英,在家里也早早当家学习编织,她从十三岁就开始纳拍拍,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她已经成为纳拍拍的好手,村里的人都夸她是巧女子。

因为家里的生活贫困,王建英把纳拍拍当成一种生存的手段,当时那个年代一拍拍可以卖到一两毛,一年可以赚到五六十元钱,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在之前纳拍拍是为了生存,现在生活环境好了,也放不下纳拍拍了,这已成为一种习惯。

这时候不只是为了卖出去,而是开始钻研如何能更好的利用秸秆做出更好的工艺品。在纳拍拍的时候要会仔细挑选秸秆,纳拍子的秸秆一定要粗细、长短要均衡,不能粗的粗,细的细,松紧也要适宜,过松过紧都不能呈现一个好的拍子,做出来的拍子是不合格的拍子。

别看是造型是一个很简单的拍拍,其实它的工程很复杂的,它需要经过选秸秆,起底,就是以十字为基础,经纬处各加一对秸秸,一针纳穿上下四根秸秸,纳住,以此类推,边加边纳,直至纳够所需尺寸。

纳够所需要的尺寸后,要去除掉多余的部分,主要有方拍拍和圆拍拍,这两种,其中最难的要数圆拍拍,你要确保这个圆它是圆的,很难把握这个度,很多人也是卡在这一步,总是切不好。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边,使这个拍拍更加牢固,也更加美观。

这是纳拍拍的全部过程,一步不到位做出来的拍拍都是不好的。所以王建英纳了几十年的拍拍,从为了生计到把它当成艺术品在享受,她已对这门手艺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怀。

打席子

高粱的秸秆除了可以纳拍拍还能打席子,用在这个秸秆编的席子,没有华丽的外表,只流露出朴素的模样。

这些手艺都是老一辈人创造出来的,谁也不成想过多年之后会变成一门艺术,打席子没有多难,在陕北的一些村落的人大多都会编席子,只不过是有高低之分,手艺高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手艺来赚钱,手艺欠缺一点的,会打来自家人用,省去了买席子的钱。

打席子也讲究一套工序,不管你的手艺再好,打席子也是一个细致活,需要编织的人越细心越好。首先选材料,对秸秆要有所选择,选择合适的秸秆俩作为席子的原材料。

然后是破扣,所谓破扣就算是把一根秸秆分劈成两瓣,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在做这道工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集中,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割破手指。之后就开始刮皮皮,有干刮和湿刮两种。最后如水浸泡就可以开始打席子了。打席子是个费时费力的活,从一开始的选秸秆到最后的打席子没个三二十天是完不成的。因此,打席子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只有一直这么一丝不苟的干下去才能打出完美的席子。

用自己的手艺感谢自然的馈赠

不管是纳拍拍还是打席子,都承载了老一辈人的心血,他们善于利用大自然衍生出了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手艺,变废为宝,把一个个不起眼的东西变成一件件实用品,变成一个个艺术品。

这不仅仅要感谢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更要感谢陕北人民的聪明才智,在逆境中摸索前进,不管生活多贫苦,都会乐观微笑的去生活,去探索生存的方法,这正是因为有他们这种不服输的态度,积极乐观的精神,才真正创造了人类不朽的艺术品。

对老一辈人来说,这份艺术,是他们生存的支柱,没有它们或许自己无法是生存,这是生存的信念;他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双手在秸秆间缠绕,一点一滴编织着对生活的向往,把自己对家乡的美,家乡的甜,家乡的美好都通过手艺向我们传递着。

对我们现在年轻一代的人来说,我们能很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这份真挚的情感,有对自然的敬畏,有对艺术的追求,这些都是老一辈人们留下的辉煌,让我们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个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