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山东出土画像石,再现汉代齐鲁繁荣,画中出现两口大钟是干什么用的

2020-07-02

齐鲁地区因为气候特点,盛产石灰石;汉代的时候,由于厚葬之风盛行,人们将阳间的一切以图画或者文字的形式雕刻在石灰石上,由死者带入墓葬;期盼其在阴间也能过上如图画中的富贵生活;画像石是汉代齐鲁地区的民间艺术,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其中有一幅画面中,出现了两口庞大的挂钟,一人正手持木棒撞击它们;这是寺庙的和尚在撞钟吗?但是为什么有两口钟?撞钟的人也不是和尚;那么图中两口钟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幅图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1986年,山东省考古队在诸城市凉台乡前凉台村西边1000米处,发现一座东汉时期的墓葬;其墓门西向偏南,为砖石墓,而且带有多室;有前、中、后三室,前室两侧各附一耳室,后室后面还附有三个并列的后库房,各室间有门相通;专家在墓葬中的耳室、库房中发现有大量的画像石,共计33块;画作内容丰富多彩,有庖厨图、乐舞图、送葬图等等;还有比较罕见的"授课图";专家发现,在所有画像石中,有一幅图十分特别:画中两排人整整齐齐以跪坐姿势面向前方;每个人手中拿着不同器具在敲打前面的青铜器;这幅图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专家发现,有一个打击青铜器非常眼熟;在之前发掘出土的春秋战国墓葬中经常见到;1978年,曾侯乙墓中就发现有这种青铜器;它就是"编钟";指的是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钟是中国青铜乐器的主体;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的制作和使用达到鼎盛;据考古资料证实,山东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数量十分可观;海阳、临淄、章丘、临朐、莒县、沂水、莒南、临沂俄庄和凤凰岭、蓬莱、诸城、滕州、临沂西花园、齐故城、阳信等地都曾出土过这一时期的编钟;相对而言,秦汉时期的编钟,在考古中较少发现;于是诸城市凉台村画像石中的编钟形象较为珍贵。

然而与整套编钟不同的是,专家发现图中架上还悬挂着两口大钟,一人手握长棒撞钟,此形象让人联想到寺庙的僧侣;古人这是在干什么呢?

既然这两口钟和编钟挂在一起,那很可能是乐器的一种;有专家认为他们是"纽钟",纽种是金类击奏乐器,为编钟的一种类型;也有专家认为它们是大编钟;但是从形体上来看,纽钟虽然略大,还不够,图中的钟足足有半人高;另外一个关键的地方是钟体下方的收口;无论是纽钟还是编钟,钟下部的收口都呈一弧形;然而图中出现的钟下面是平口;在经过仔细辨别之后,专家最后认定它们是"镈";

据《仪礼·大射礼》郑玄注曰:"镈如钟而大,奏乐以鼓镈为节。"镈在古代礼乐中主要扮演着一个击节的角色;另据《说文解字》"金部"曰:"镈,大钟,淳于之属,所以应钟磬也。"从史料看出,镈的形体比钟要大;属于大型打击乐器;器型上,它与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钟口是平的;而且,在乐队演奏中,人们双手执锤演奏编钟,轻巧灵活;但图中乐人用一只长棒撞击乐器;这种略显笨拙与沉重的演奏方式,是不可能演奏连绵不绝的旋律的,只能是以其声音加强乐曲的节奏;这与史料记载镈的用途相符合;所以,诸城市凉台村画像石中展现的是汉代人们演奏打击乐器的情景。

参考资料:《齐鲁考古》《古代乐器》《仪礼·大射礼》《说文解字》】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