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我愿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你呢?
喜爱荷花,是从小时候看了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开始的,深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种卓尔不群的品格而赞叹。
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更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荷花载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姗然于我们的眼眸。在乐府民歌里,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翻动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过多少深挚的思慕。《西洲曲》中绵邈的吟唱,更是青如莲子,柔似流水,萦心绕耳,千年不绝。
摊开王昌龄绝句,那种“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闻歌始觉”的采莲生活,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经典。周邦彦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幽梦,我们只能神往了又神往。也许我们也曾误入过藕花深处,只因为缺少几杯沉醉,便无法“惊起一滩鸥鹭”,栖息于暮归的诗情。
荷花无言,可它捧着清香的呓语,开在城市的边缘,乡村的怀抱,摇曳在我们的窗前屋后。它将深碧的绿意,送进我们的凝望,即使烈日炎炎,只要你能静对,你浑身上下便会流淌着潺潺的凉气。它将荷风吹进你的幽室,荷香渗进你心脾;它纯净的花色,一如处子的眼神,微匀的呼吸,那种宁静与安恬,让你不忍心有丝毫唐突。这一刻,你感觉荷塘是一个梦,乡村是一个梦。幽幽清梦,只能被星光微照,被蛙声拉长,被突然而至的蝉歌提到杨柳的梢头。
现在已是夏天,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闲着无事,便独自一人到离家不远的荷花池去走走。还没到荷池,忽有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走近荷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妖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荷花池里,那一朵朵荷花,手大的花瓣洁白如雪,五六个花瓣拼成一朵大荷花。荷花的样子千姿百态,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涨红了脸,躺在碧绿的荷叶下;有的好奇地探出头来,望着这美丽可爱的人间;还有的荷花像那俊俏的仙姑,正对着平静的湖面梳妆打扮……
荷塘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部展开,露出了嫩小的莲蓬,像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荷叶上,又像仙女刚刚腾云驾雾下凡一般。不爱显耀自已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突然一只青蛙跳到荷叶上,水珠落在荷叶上,来回地滚动着。我被眼前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蜻蜓,在湖面上飞来飞去,在荷花丛中穿梭。
我边观赏荷花边慢慢地走上荷池中间的木栈道,在湖面的一个小凉亭坐下,看着周围墨绿色的荷叶和或粉色或红色或白色的荷花,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许多古人咏荷的诗句来。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称赋予了你啊!
荷花除了叫莲花外,还被称为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玉环等。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唐朝的李白曾以荷花表达爱情,他的《折荷有赠》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采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轻不慢,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如杨万里的“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苏轼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等。
至于用荷花形容美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用荷花比喻男子。《唐书·杨再思传》载:昌宗以容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这是亵渎莲花的例子,千古以来,此事被人们传为笑谈。
鲁迅曾借用这典故嘲讽某位无耻文人曰:“难得莲花似六郎”。大概除了这一特殊的例外,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便都是歌咏荷花的了。这些歌咏不但散见于许多诗篇或其他作品中,而且专门给荷花“立传”的也不少。
曹植写了《芙蓉赋》,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唐朝的王勃,对前人许多赋芙蓉的作品全不满意,特意写了一首《采莲赋》,其实也未见佳;倒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值得一提。这篇散文,字数不多,但却写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殊性格。在众多咏荷的作品中,不算独树一帜,只是这篇佳作出自宋朝理学祖师爷周敦颐老先生之手,未免使人觉得遗憾……
看到荷花,忽然间又想起了采莲的人。脑海里浮现出一名身穿一袭白色衣裙的少女,荡着小船,唱着歌儿正在采莲。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忽然,湖面上有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荡,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在我脑海里油然而生,我大胆地设想:如果去掉这些荷叶将会怎么样?如果只剩下一枝枝光杆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么?
从美学意义上看,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呢,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致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么?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么?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们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象把把团扇把阵阵清香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就像天降甘霖,可是这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啊,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
当风雨袭来时,这些荷叶会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虫豸从来不敢侵身。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都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很多人都知道荷花、莲蓬和莲子的药用价值,其实荷叶对人类也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去热清火,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不怕油污,在纸张缺乏和塑料产生以前,它曾起过不小的作用。如在《陈书·孔奂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仍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
另外,用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美,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诚然,它不象荷花,它没有什么艳称、佳号。荷叶、莲叶,如此而已。当人们指点、欣赏着荷花甚至忘记它的存在时,它从不计较什么;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
默默无闻的荷叶,古人的诗赋中从没专门歌颂过它,但离开它,便使一切咏荷名作的产生成为不可能。它的风格不但深深感染着我,而且给我许多启示。这湖中的美景是谁创造的呢?远处的青山是谁染绿了的呢?那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是谁盖起来的呢?这大地上的一切美好事物是谁培育出来的呢?
朋友,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过去的史书上很少记载,古代的诗篇中也很少赞颂。他们像荷叶一样,只有两个最简单的名称:人民、群众。可是,荷叶的风格就深深蕴含在他们之中。荷叶的风格,不就是人民群众伟大精神的象征吗?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