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树之生命木之心》:一个木匠的明白话,看远了才知人生没有捷径

2020-07-07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原来需手工操作的工作都被机器代替,其中完全靠手工操作的手艺人,因为部分甚至是全部工作都被机器替代,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许多手艺人也因此失去工作,传统的手艺因为失去生存空间也而面临失传,许多手艺人也因此出走,永远离开了自己的领域。

不过,在传统手艺不断溃败的大势下,也有些人在不计名利得失的坚守,传承着传统手艺的智慧与文化,如木匠西冈常一,西冈常一是日本法隆寺的专职木匠,作为寺庙的专职木匠,专业职称叫宫殿木匠,其技术要求和敬业精神都要比一般木匠高很多,法隆寺纯木质结构的建筑,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全球最古老的木质结构庙宇,它能保存的如此完好,不仅与初建木匠们的付出息息相关,而一代又一代寺院的专职木匠也功不可没,是他们负责法隆寺的日常维养与大大小小的改造。

法隆寺为什么能屹立千年不倒?从西冈常一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个行业匠心独运的智慧与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或许从中可以得到答案。

首先,在西冈常一们看来,树的生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树木在山上生长的时间,二是树木建成物件后不朽的时间,千年的树木才有可能建成千年的建筑,百年树木只能建成百年的建筑,所以,要让建筑有千年的寿命,在选择树木时就要选择千年的树木,建筑法隆寺的扁柏都是当年的工匠们亲自上挑选的,鉴别树龄是工匠们必备的技能。

其次,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个性,譬如山南的树细而硬,山北面的树则粗而软,背阴处的树较弱,这些在普通人看来一样,在工匠的心里却是千差万别,怎样去运用它们是工匠们必须清楚的事情,由于同一座山的树木也具有相同的个性,所以,在他们这一行流行买山而不是买树,对老建筑的维修与更新力求用同一座山的树木,这样建筑的结构才更和谐生命也更长久。

再者,在宫殿木匠这一行,没有捷径可走,进入这一行要经历漫长的磨炼期,如替老工匠们磨砺斧,凿各种工具便是日常工作之一,在磨砺工具的过程中,先是熟悉工具,然后到想使用工具,但是老工匠不会轻易满足你的这种愿望,等到你这个愿望非常非常强烈的时候,老工匠才会突然给你派活,而且是难度不低的活,从这时开始,他们似乎并不想你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的走,而是一开始就让你接受高难度的考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全身心的投入,毕竟已经经过漫长的等待,一些简单的东西或许你已熟记于心,因而不太在意。

和其他手艺活一样,宫殿木匠不但需要脑力记忆,更需要身体记忆,一块树木到手后,就能唤起身体记忆,该如何去处理它有基本的直觉,当然这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特有的直觉记忆,在实际的操作者,师傅不会手把手教你怎样,而是让你自己去摸索,教你的只是大脑记忆,身体记忆从摸索中来。

机械化生产要遵循同一的标准,区分不了树木的个性,建成的速度快,同时损坏的速度也快,千年树木也建不了千年建筑,最多也就是百年建筑,所以,把目光放远点,由工匠一手一脚建成的千年建筑比机械生产的百年建筑,生命要长很多,这也就是西冈常一坚持用传统的工作方法而拒绝现代化技术革命的原因,虽然这种执着会让他丧失名利,甚至生活都难以为继,但正是他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让传统手艺的智慧得以传承。

人生许多事情看起来是捷径,但是把目光放远点,却不是捷径,正如西冈常一告诉我们的那样,建起来快的,坏起来也快,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投机取巧可能让你灿烂一时,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才能给这个世界留下更长久的记忆。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