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诗句引用惹群嘲”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缺失吗?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这句创作于清朝时期,且十分冷门的诗句,不经意竟成为了网络的焦点。事情的起源则是因北大公众号的一篇文章。
值此关键时期,举目皆见为高考加油助威的标语和文章,北大也在公众号发了一篇优美而又励志的推文,并且为文章配了几张精美的图片,每张图片上还引用了一些诗句,读来振奋人心。其中有一句便是: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然而有位网友对这句引用进行了嘲讽,因为后面两句是:
哪晓岁月蹉跎过,依然名利两无收。
这样看来,整首诗是感叹自己蹉跎岁月、名利两空。部分网友使用搜索引擎作了一番验证,发现果真如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留言,有人称诗句太过晦气,有人认为北大在嘲讽学子,还有认为北大不学无术者。在唇枪舌剑的攻击下,北大秒删此文,作出更改后进行了发布,再看时诗句已然不见,但网友的议论愈演愈烈。
不料此事又有反转。原来后面两句是网友续上的打油诗,原诗其实是吴庆坻的《题三十小象》: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北大公众号引用的是此诗的尾联。从诗意来看,诗人虽处于逆境,但依旧对自身实力充满了自信,只是时运不济而已,并且回忆曾经的壮志:要知道年少时曾有凌云之志,立誓成就人间一流的目标。所以此诗用来激励学子并无不妥。
在此之前,我也当了一回吃瓜群众,发了篇文章,与各位读者朋友讨论了下此诗,觉得北大引用不妥。因为诗人吴庆坻近40岁才中进士,这首30岁写的诗,似是落第时所写。
北京新国风诗社社长、著名诗人赵缺,在著书之余喜欢与我们这些后辈闲聊,偶然看到我这篇文章后,对文章的错漏进行了一番批评指正(无情打击),并对此次北大事件说了一些看法。结合赵缺先生的看法,我们来再来分析一番。
首先,北大有点装
我相信北大以及各界人士行业发文章标语的初衷,是表达自己的祝福,不是显摆学问的。而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其中流传的名诗恒河沙数,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佳句,可以用来激励学子。
哪怕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比较简单的句子,也至少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何必要选这样一首冷门、水平不高的诗呢?赵缺先生分析了这首诗差在哪里,比如颔联前半句“黄祖”之典,三国时期江夏太守黄祖曾杀名士祢衡,所以诗人言“自己的文章幸好没碰到像黄祖这样的人”。
但祢衡被黄祖杀死,是因为他太狂放和毒舌,与他的文章并无关系,所以这个典故运用不当,若是改成“轻狂幸未逢黄祖”还差不多。再如颈联“汝才”、“吾相”是硬凑对仗,这并非赠人诗,“汝”字用得莫名其妙。所以彰显学问广博并不在于引用冷门诗句,而在于恰当与否,北大此番可谓弄巧成拙。
其次,北大做事不严谨
引用水平不高的冷门诗句就算了,原诗本来是一首七言律诗,北大一加引用,将“少日”改成“少时”,虽然意思相差不大,可是本来一句标准的律句,却被改出了律,造成了失替的问题,这样明显的错误,实不应出自名校之手,像是出自嫖娃(一名因多次在公众号中写错别字,而被新国风诗社勒令反省的社友)之手。
新国风诗社
最后,北大文化自信的缺失
那位首先“发难”的网友,将“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然名利两无收。”当成是一首诗,来嘲讽北大,稍微有点诗词鉴赏能力的,都能看出这后两句直白浅露,实是打油水平,凑在一起十分不和谐。
北大公众号似乎并没有达到普通诗词爱好者的鉴赏能力,竟然在一番嘲讽后删除了这篇文章,可见其不自信,而文化自信的缺失,则是源于对诗句的不理解。不然文章的作者完全可以义正言辞的反驳这位网友不学无术,连原诗都未弄清楚,就来嘲讽他人。
退一步讲,即便原诗是感慨一事无成的含义,但诗句单独引用,断章取义也未尝不可,这句诗用来激励学子,并无任何问题。就像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本是讽刺花敬定之诗,然而我们用来夸耀音乐之美,依然十分契合,这本就是诗句的延伸意义。
北大公众号引用诗句一事,其自身固然有不足之处,然而网友过分相信搜索引擎,拿着一首拙劣的“伪作”,没有理性的分析,便站在高处声讨北大的行为,更是值得深思的。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