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柳永《蝶恋花》刻画了一个忠于爱情的男子形象,最后两句千古流芳

2020-07-09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词作。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想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抒发怀人幽思,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忠于爱情、多情至诚的男子形象。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三句是说,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丝丝缕缕的微风从我身上吹拂而过。极目远眺春日离愁,沮丧的情绪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缓缓升起。

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登高望远、望远怀思的剪影图。“伫倚”表明时间之长。“望极”写明用情之深。“危楼”言高,“天际”言远。天高地迥的辽阔背景下,词人伫立楼头,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销魂的“春愁”油然而生,充盈心间。“春愁”二字, 不仅点明了时令,更是全词的文眼,奠定了全篇的抒情基调。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这两句是对“春愁”的直接申说和渲染。“草色烟光残照里”写极目远眺的景致,生动逼真。一马平川之上,春草铺地如茵,在残阳的余晖里,在微风的摇曳下,迷蒙闪烁,如烟似雾,凄美哀伤。

“残照里”呼应上文“伫倚”,说明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残照里”还给人心绪慢慢变暗、春寒渐渐袭来之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无言谁会凭栏意”是说因为没有人理解登高望远的心情,所以独自默默无言。这句话充分表达了词人的孤独。独自凭栏是一层孤独,无人理会是一层孤独,无言寂寥是一层孤独。

沉重的孤独,不仅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而且简直要压抑得词人喘不过气来。这样,就为过渡到下片情绪的突变埋下伏笔。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承上而来,宕开一笔,是说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但举杯高歌,勉强欢笑,还是觉得生活毫无意味。

词人的“春愁”太沉重了,难以释怀。所以,他希望自己能“疏狂”一把,能大醉一场。但“对酒当歌”的“强乐”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自己依然是魂不守舍,若有所失;依然是郁郁寡欢,索然无趣。

由此看来,这“春愁”已然侵入词人的肌肤和血液,是解脱不了、排遣不去的了。人们不禁要问:这“春愁”的情债到底是为哪般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末两句是说,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至此,“春愁”的面纱揭开,答案水落石出。原来是因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种坚贞不渝的爱情。

“终不悔”三字一诺千金,笔力千钧,表明词人心甘情愿的被“春愁”所折磨,即使形容渐渐憔悴,即使瘦骨伶仃,也绝不后悔。至此,读者诸君终于明白,那个“伫倚危楼”的人原来是一个多情至诚的男人!

为了爱情,词人简直是义无反顾、一往情深了。这种执着的精神,对爱情适用,对事业、对人生,又何尝不适用呢?王国维在论及古今成大事者必经历三层境界时,就曾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为第一境界。这句话已成为柳永为人称道的名句之一。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