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铁骨男儿也有柔肠一面——李白、苏轼说:是你们不懂中国古代文人

2020-07-17

一、印象中的李白苏轼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白苏轼都是铁骨铮铮的男儿,都是豪放之人。他们的诗句都是充满着豪气,让人不觉得精神为之一振。

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苏轼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到门前流水能想到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即使是淋雨也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是就是这些铁铁铮铮的男儿他们也有柔情一面,只不过没有人去理解他们,没有人去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他们。

二、柔情一面

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两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苦,思念家人,无奈之下只能是借酒消愁,或许只有在酒醉之后才能暂时放下对家的思念。何尝不是因为仕途的不顺才让诗人萌生思家渴望回家的想法。

苏轼在悼念亡妻时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在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中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其实诗人内心是非常凄苦的,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现实的打击让诗人身心俱疲,但是诗人只能是把这些思念,把对现实的不满寄托到诗词中去。

三、他们内心的苦其实就是很多文人心中的苦

两位诗人,不同时代,但是他们的遭遇是相似的。他们都是深受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要出世,要有一番作为,渴望为国家和百姓做一些事,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没有给他们一帆风顺的机会。

同时由于他们的性格,不愿意去低头,他们保留古代文人基本的自尊,不愿意去做一些违心的事。因此他们都只能是被放逐于封建社会的核心权力之外,他们得不到重用,不会有机会去充分施展才华,因此他们只能是纵情山水之中,寄托自己内心的不满与失落。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屡见不鲜的,山水诗人王维不就是因为一句不才明主弃被玄宗抛弃而寄情山水吗?陶渊明难道不是不想为五斗米而折腰所以选择毅然辞去县令,回归田园。

难道他们就真的是只是甘心于一辈子流连于山水之间吗?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古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许很多中国古代文人都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但是他们面对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李白面临的唐朝虽然是盛世,可是已经出现了危机,玄宗已经开始慢慢从明主开始被影响。苏轼面对的也是大宋的窘境,再加上变法他被打压。比他们命运更悲惨的有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是他正好赶上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诗人已经真的伤心欲绝,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仍然在奔走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中国古代环境下很多文人的遭遇是悲惨的,他们一心入世,渴望建功立业,可是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他们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是借酒和诗歌文章来排解心中的不快。也正是这样的条件,才给了我们一个更加丰富的古代诗歌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文化的宝库。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