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如果,生活有捷徑

2020-07-20

不用工作,吃遍美食,看尽俊男靓女,读遍天下书,周游全世界。

扪心自问,这是不是也是各位所向往的生活。

说不是的,如果你没在骗我,那我真心敬你是条好汉。

可历史上有一个人真的仅凭一己之力,满足各种欲望,活出了每个人都想要的样子。

这个人就是清代文人袁枚。

他十二岁就考中秀才,一路官运顺畅。辞官后买下曹雪芹的府邸,将其改造成连乾隆都想参观的园子。

他爱美食,就广罗食谱写了《随园食单》;爱美色,但也爱之有道;爱写诗,索性创了个新派别。

没错,就是这个袁枚,做什么成什么,仿佛失败对他来说从不存在。

但他之所以能成为人生赢家,靠的不是祖产,也不单纯是运气。

袁枚赢就赢在,他聪明地在自律和放纵之间,达成了平衡。

他用自洽,达成了自由。

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捷径。

同过去的所有文人一样,袁枚最开始的志向是报国,于是他选择成为政客。

在考中进士平均年龄要在三十五岁的清朝,袁枚在自己二十三岁时就做到了。他先在翰林院里学了三年的满文,怎奈学绩不佳,便被安排到江苏溧水县做县令。

但即便是县令,袁枚也做得有声有色。七年过后,百姓对他是爱戴有加,但他自己却不想继续了。

古人辞官,多是年纪大了,又或是官运坎坷。而袁枚与其说因为升职不顺,不如说他其实觉得当官又苦又累还不自由。

“书衔笔惯字难小,学跪膝忙时有声。”

公文字小难写,迎送还要跪膝,这对不拘小节的袁枚来说可太难了。

于是在三十二岁那年,他告别了官场老油条们,跟皇帝辞了官。

早在任县令时,袁枚就相中了一块宝地,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所建的宅园。后曹家被抄,园子转到隋赫德手里,也被称为“隋园”。

因为年久失修,已经衰败不堪。于是袁枚就花了300两白银买下了300亩的地产,砌新墙,整房檐,置江楼、溪亭,并将其改名为“随园”,意在随心所欲。

据说随园的精巧,甚至比杭州西湖更为精巧别致。

“长廊复房,琉璃施窗......梅百枝,竹万竿,桂十余丛”,从描述中可见随园当年的秀美。

袁枚极为喜爱这个园子,但却不独享。他把园子四周打的大墙都拆了,并挂了一幅对联:

“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你们想参观就尽管来,我袁枚好酒好菜招待着,不过前提是,得给钱。

于是随园就成了南京的著名景点,从达官贵人到贫民白丁,都以到随园一游过为傲。

据说乾隆下江南时也想前去看看,但是被袁枚给拒绝了。

不爱当官,就果断辞职。看到喜欢的隋园,就用全部存款买下并建成随园。

可见袁枚真是个及时止损,且取舍有度的人。

他喜爱书籍,是清代藏书量最大的文人,生前放话“唯书与女人不可外借”,但是到离开之时还是将书散与他人,因为这样才能让书发挥其作用。

他喜爱旅行,但是母亲在世时,却从未远行。直到他64岁时,母亲逝世,他才开始了十七年的旅行生涯。三游三台山,前赴吴越,后赴吴江,直到他81岁离世。

袁枚实在是太收放自如了。他完全知道什么时候要自持,什么时候可以做自己。

而他的自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这一点。

这也应和了他的那句诗,“骑马莫轻平地上,收帆好在顺风时。”

袁枚是真实的,既然人生来就有“财、色、名、食、睡”的欲望,他也就索性放开不掩饰了。

他爱吃。

为了搜集食谱,恃才傲物的袁枚也可以抛下尊严。他曾在海州吃过一道“芙蓉豆腐”,极为喜欢,怎奈店主千金不卖。袁枚急了,干脆鞠躬相求,店主最后欣然道,“先生不曾为功名屈膝,今只为我这豆腐,不赠也不行了。”

南京名厨王小余,拒绝了高官贵族聘其为私厨的邀请,单单就看中了随园。因为在美食上,他觉得只有袁枚懂他。王小余和袁枚也确实一见如故,甚至在王大厨逝世后,袁枚专门为其做了传记。

从吃货升级到美食家,差的或许只是一部著作。袁枚做到了。他写了一本《随园食单》,从鱼肉到清粥,记录了数百种菜肴。被奉为中国美食界的圣经。

他爱色。

袁枚的好色是众人皆知的。

他娶了十二房太太,最小的算起来还是他过去同事的孙女。

他办了一个私塾,共计招收了1262名女弟子,被认为有违纲常。

他男女通吃,据说和另一个怪才郑板桥一同讨论过男性的美臀能有多美。

他也面对指责大呼,“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

意思是好色是人之本性,你们这些不赞成的人也是奸恶之人。

袁枚的确好色,但却并非无德。他只是有着超越那个年代的性别观罢了。

他反对缠足,主张婚姻自由,还曾作诗“美人愁向六朝生”,来为女性鸣不平。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他却认为女子的作品别具一格,还特意为自己的学生编撰了《随园女弟子诗选》。

他仰慕名妓苏小小,刻了一枚“钱塘苏小是相亲”的印章,不小心印在了送给高官的册子上。高官很恼火,认识是对自己的贬低。

他却轻笑一声回道,“可惜百年之后,人们只会记得苏小小,不会记得你。”

他爱财。

来随园逛一圈,收钱。购买《随园全集》、《随园食单》,收钱。签名版,加钱。写应酬文章或生日题字,收钱。墓志铭,收钱。

据说仅仅是卖书这一项,袁枚一年就可以收入三四千两白银。

把自家打造成农家乐,出售自己的文化身份,袁老师放到今天绝对是个全能的公知和网红。

失业了没关系,只要有脑子,每天吃吃玩玩、吟诗作对也能赚到钱。

他也爱诗文。

“只喜无愧怍,进退颇宽余。仰视天地间,飞鸟亦徐徐。”

没错,这么清者自清的句子,也是来自袁枚笔下。

如果你只认为袁枚是个纵情欲望的世俗之人,那就错了。

他曾主张过“性灵诗派”,称写诗就是要表达真实的自我,称“性情之外无诗”,不必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这也就有了他的那首著名小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百花虽艳,独赏青苔,也恰到好处的纯朴和自然。

清代文坛中,素有“南袁北纪”的说法。

“北纪”,是指北方的纪晓岚。而“南袁”,便是指南方的袁枚。

但相比于纪晓岚的“鼎鼎大名”,袁枚就显得弱了许多。

毕竟他是不够“儒家”的。

他该折腰时就折腰,该敛财时就敛财,见到美食美色就迈不动步。传统文人所提倡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一个都不占。

袁枚的处世之道,不能说是最让人钦佩的。

但他又的的确确是活得最聪明的一个,因为他懂得顺势而为。

袁枚曾写过,“杨花不倚东风势,怎好漫天独自狂。”

他虽有文人的风采,却没有文人的风骨的。

自古以来,文人往往向往着遗世独立,也不屑于同商人行为挂钩。

而袁枚会为世间疾苦所愤慨,会面对不耻官场的潜规则,但也识时务,明白什么时候应该低头。

做县令时,他也高风亮节,善待百姓。但面对高官贵族想要在他的诗刊上买一个版面时,他也欣然接钱接受。

袁枚不是没努力过。

他出身寒门,父亲袁滨,四处担任幕宾为生,仰赖母亲章氏针线女红持家。

因此他从小便发奋苦读,考取功名。

对于到手的官位,他也知道不适合自己的性情,便利落辞职。

而对于自身的欲望,他也不想克制。因为他知道有度的放纵,是更好的克制。

袁枚有着超越他所处的那个年代的智慧,但这样的人,是很难被那个年代所接受的。

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批他是“无耻妄人”,蛊惑男女。连他的挚友诗人赵翼,也曾在酒后吐槽说他以风流之名,实教人犯罪。

但风流的袁枚,也有他的原则和坚守。

袁枚辞官时,用的是照顾病母的理由。但在《答陶观察问乞病书》,却坦然说道,“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意思是他不愿意做官场的走狗。

尽管袁枚有十二房太太,却从未始乱终弃过任何一个。在他刚考取功名时,已经身负婚约。但这个好色之徒却拒绝做陈世美,写道“糟糠未娶洽曾聘,莫误朝官选婿家”,最后和正妻白头偕老。

袁枚就是这样矛盾的一个人。也耿直,也圆滑;也庸俗,也高雅。

他的矛盾是因为想在这个世界上活出自己的真实,但又需要在这个不能接受自己的世界上找到一个巧妙的方式。

但人生一回,真实和自在难能可贵。我们总是不想绕弯路,以最轻的代价,达成理想的生活。

若生活真的有捷径,想必就是袁枚的方式——在自律和放纵之间,审时度势和坚持自我之间,从心所欲却不逾矩,保持平衡。

而用建立在自我认知上的平衡,来面对生活,也是我们对自己最温柔的招待。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