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我在大地上行走,朝着消逝的时光,也面向真理的方向

2020-07-23

这是澎湃新闻思想新闻中心每月定期推荐给大家的一份书单。今天是澎湃新闻六周年的生日。本期湃书单,我们邀请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各位领导,来推荐他们最近读过/在读的书。本书单按照书名首字拼音排序。

《城市表情——从19世纪到21世纪的都市摄影》

顾铮/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4月版

推荐人:高剑平

推荐语:

《城市表情》出第一版的时候还是2003年,那时我以首位摄影记者的身份加盟刚成立的《东方早报》,满脑子都是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而这本书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开始思考身处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作为一个摄影人,有没有以摄影去映照现代都市的样貌,反映现代都市的变化,表达生活于都市中的内心感受与探索现代都市的本质,这本书里给了我答案。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日】村上春树/著 施小炜/译,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2009年1月版

推荐人:吴挺

推荐语:

这是一本内心感到无力,想要寻找力量时值得一读的书。

提起跑步,总不免让人想起年少时校运动会发令枪“砰”的一声,指挥棒一挥让所有运动员小将们在规定死的白色跑道内拼命往一个目的地冲刺。落后者是不会被记住的,胜利者只在少数。

但阅读本书会启发你,跑步的本质可以无关他人。作者在浑身精疲力竭、迈不开双脚时,以近乎“自虐”的方式试探物理躯体的极限,让内心铭记住“信任”和“怀疑”身躯之间的分界线。从加深与自身“局限性和不完美”的对话中,作者实现了自我解放——抵达了“保持更有效燃烧”的自由境地。

“至死都是十八岁”,这是作者在33岁人生的分水岭时开始跑步、跑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发出的一声酣畅呐喊。

《浮生六记》

沈复/著 张佳玮/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推荐人:刘媛媛

推荐语:

有位作家说,生活里最快乐的事是聊天,而读书,是最精致的聊天。我这几日睡眠不好,就拿起《浮生六记》翻读,与200多年前的古人聊聊天。

《浮生六记》的主人公是清朝文人沈复与他的妻子芸娘,书的前面大半部分一派风花雪月,一屋二人三餐四季,作者细细碎碎地记述夫妇二人布衣桑饭而又高度审美化的生活,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无常之叹。

都说要把日子过成诗,这本书里记录的就是典型的中国文人推崇的诗意生活,书中二人“情之所钟,虽丑不嫌”的情意,也真的可以说是爱情最好的样子了。一方清静的小院,窗前插花,亭中烹茶,君画我绣,相看两不厌,人世间的欢乐不过如此。没有园林,捡回石子垒个小假山,无钱买酒,摘梅子自酿青梅酒。夕照时,依窗随口联句吟诗,入夜了,摇着扇就着月光对饮小酌……在我看来,这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沈复娶到了芸娘这样的女子,有这样一位精通生活艺术的高手,才让那些原本柴米油盐的夫妻家常变得闪闪发光。

当然,如果只把这本书看作生活美学笔记未免浅薄,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更多大悲调,各有理解吧,毕竟每个人的阅读都有自己人生观的代入。

最后,用封底上林语堂先生的点评来做一个荐书语吧:“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子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花花草草——周瘦鹃自编小品文集》

周瘦鹃/著 王稼句/整理,中华书局,2019年2月版

推荐人:李嵘

推荐语:

家里近来养了一些花草,这本周瘦鹃先生的《花花草草》文集,倒也增添了品赏的意境。

周瘦鹃爱“花花草草”,恰如他自己所记:“……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眠七八小时,和出席各种会议或动笔写文章以外,大半的时间,都为了花草而忙着。”

这位“特别爱好花草”的作家、翻译家与园艺家,也是我们新闻界的老前辈。先后主编《申报》副刊、《礼拜六》、《游戏世界》、《半月》、《上海画报》、《良友》、《紫罗兰》、《乐观》等。上世纪中期,他在苏州培植盆景花木的紫兰小筑被称为“周家花园”,“自从解放以来,就向群众开放,来者不拒”。

这本小品文集收录了作者晚年的六本散文集,于周先生含冤弃世五十周年之际(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关于生死,周瘦鹃曾说:“深愿满室花香,于氤氲气氛中熏醉不醒,允称善终。”

《老子趣读》

闻章/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推荐人:黄杨

推荐语:

姜是老的辣,就翻了翻老书闲读。闲书还怕无趣,就找了本《老子趣读》。

重新认识了一下作者,靳文章……当过《河北农民报》副总编辑,居然是同行嘛,挺好。

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在这里,用很多故事作讲解,然后嬉笑怒骂,跟你谈谈心,还跟老子对对话,对来对去,就对到看客自己头上了。

先看看各章节的标题:

最丑的人儿是西施;领导想吃鱼,送一条给他?人跟骆驼比,谁大?道是蚂蚁头上的触角;坏人好比烂苹果;知识越多越反动?请闭上你的嘴巴;顺口说出的话千万别当真;老百姓听谁的话;讨论讨论西太后;壮汉与大肠杆菌;爱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脑补一下这些跟“道”的关系……

然后看看第九章,标题是:手起刀落,地下是谁的头颅?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解读从欲海难填开始,讲了喷血而亡的赌徒、秦朝宰相李斯、红楼梦大家族的例子,告诉你,“人都是自杀的”。

他跟你说:在你回家的路上,就像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一样,也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也要战胜数不清的魔鬼,才能取得打开家门的钥匙。有多少人死在半路上,有多少人与魔鬼同窟,有多少人反认他乡是故乡。不得不警惕呀,你也许正向自己举起屠刀,手起刀落之时,地上那是谁的头颅?

让我们把头颅转向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讲了一个盲人的故事:他从小没见过天上的星星,他不信,就找了个见多识广的人,对方觉得说不明白,就说天上啥都没有,一片黑乎乎。于是盲人非常满意,有人证明了他是对的,于是之后别人再说天上的事情,他就会一笑置之:拉倒吧,你们都是胡扯。

他跟你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程度不同的瞎子,还是程度不同的聋子。我们只能看见我们所能看见的呢,而看不见我们看不见的。我们只能听见我们所能听见的,而听不见我们听不见的。

我的头颅看来看去,有一种正在被请上城听孔明抚琴的感觉,心拔凉拔凉的……

《历史的荷尔蒙》1、2

历史的囚徒/著,长江出版社,2018年1月版、2019年6月版

推荐人:赵昀

推荐语:

最近,我在晚上睡前,把《历史的荷尔蒙》1、2卷都通读了一遍。该书的作者“历史的囚徒”是一位历史学博士,也是我的微信好友。虽然有些文章我在他的微信号上看过,但是也不妨碍我通过纸质版的图书,再细细品味一遍。《历史的荷尔蒙》写的都是中国历史中的各个历史人物,但是和正史不一样的是,他套用现代生活方式,讲了一些不一样的历史故事。项羽爱哭鼻子?辛弃疾是个古惑仔?爱上女特工的范蠡?荆轲这个杀手不太冷……他写历史,以史为骨,现实为肉,幽默为魂,每段历史,都弥漫着纷飞的荷尔蒙,将那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的感情与抉择、精神和热血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冷峻的笔锋温暖着每个阅读它的人。所以,这本书在睡前夜读的时候,轻松减压,有着让你爱上历史的魔力。

《南山有我一亩田》

李开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

推荐人:张俊

推荐语:

这本写给城市人的种地书,实际是一本流浪之书。“所谓的故乡,只不过是我祖上流浪的最后一站。”“踩着父亲和弟弟的脊梁和头颅才在城里有了一席之地”,作者恨不得把老家潘家湾整个搬进城市里,让它永不凋敝。种菜的日常充满仪式感。菜园里的话语,揭开了城乡之间的隐秘通道,打开了中国城市生长的社会拼图。此书当季,甘中带苦,清心明目。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日】吉野源三郎/著 【日】胁田和/绘 史诗/译,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2019年8月版

推荐人:何涛

推荐语:

在大家争论杨红缨、沈石溪写的书是不是适合给儿童看、怎样的读物才算是儿童读物的时候,我默默地翻开了上回当当满100-50时购入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本书首版于1937年,作者吉野源三郎生于1899年,卒于1981年,曾是明治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世界》杂志总编辑和岩波书店的顾问。这本号称“每个日本人都看过的书”,据说宫崎骏从小看到老,且正在制作同名动画片。

当我读完第一章就有了一个判断,这肯定是一本合格的儿童读物。当我读到第98页《生而为人——关于贫穷》这一节时,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准备当晚就给孩子推荐这本书。

主人公小哥白尼是个瘦小的15岁少年,他幸运地有一个人文素养很高且细心负责的舅舅。舅舅善于在小哥白尼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以及孩子对此的思考,一旦发现某些端倪,这位舅舅很乐于以书信形式跟孩子讨论这些问题并给出引导——对生而为人、人与人的关系,对宇宙万物、科学进步,何为伟大、何为过错——舅舅都以少年人可以接受的语言和谈话方式作了解释。

在这些读来令人倍感亲切的信札之间,就是小哥白尼的日常生活:他和同学们的交往,他和寡居的母亲相处的细节——这些情节都推动着舅舅的下一封信的出现。直到最后一节,小哥白尼给舅舅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的决心,因为这样“就肯定能为世界创造更多”。

我大概是快到30岁时才明白,消费并不能令人感到持久的快乐,创造才带来真正的幸福感。然而我也许久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了。这本小书在2020年下半年刚开始的时候提醒了我,及早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晚清史》

戴鞍钢/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版

推荐人:李云芳

推荐语:

读此书,得以重温清廷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的国家选择与结果。

世界观:不能自我封闭,不能被人打开国门几十年了还找不到一张世界地图、还对西制“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

方法论:李鸿章其言也善,是切忌构衅,“外修和好,内图富强”。转换为现代语言,无非是不折腾,坚持开放与改革。

《汪曾祺全集》(全十二卷)

汪曾祺/著 季红真、刘伟 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受戒:汪曾祺自选集》

汪曾祺/著,漓江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推荐人:帅群

推荐语:

生命的追逐,在平淡中微笑。

一直很喜欢汪老的文章,干干净净的文字娓娓道来,丝丝缕缕化了浊世的嘈杂。一花一草,生机盎然,食趣,花趣,人趣,史趣,俗趣,信手拈来,有生活中淡淡的甜,淡淡的暖。

看这样的文字: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太阳照进来,令人明白感觉到花在吸着水,仿佛自己真分享到吸水的快乐。”

“枸杞头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

人间种种清香,在他笔下散开,道着俗世的烟火,心里感受的却是诗意的世界,寄托着俗人对“琴棋书画诗酒花”浪漫意想。

刚工作没几年,便入了汪老的书,在扉页上写下了开头那几字,并煞有其事盖上了自己的印章。他的书,就是手边书,枕边书,累时,烦时,躁时,抽两篇来读,心境便柔软、明亮了。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李录/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4月版

《大衰退年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与全球化的宿命》

【美】辜朝明/著 杨培雷/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

推荐人:孙鉴

推荐语: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书名不大好记,却是我心目中的“2020年年度图书”。新冠疫情间,此书读两遍,会有一种久违的醍醐灌顶。书名中四个关键词,我将之理解为“文明与中国、现代化与中国、价值投资与中国”,作者从中国深处走出来,在美国投资界深耕多年,对于现今中美关系走向,书中着墨不多,但仅有的阐述,很有见地。我第一遍读完此书发过一个朋友圈:3.0科技文明的铁律是“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市场”;当市场比土地更重要,中美对垒如何选项?答案书里也有。

我看《大衰退年代》这本书,是因为李录先生在他的新书中推荐了此书,是他的2019年年度图书。6月16日,辜朝明在接受澎湃新闻独家专访时表达了他的担忧,“中等收入陷阱”正在逼近,抓住未来一至两年的机遇期对中国很关键。他说,未来十年的时间里,如果是由于地缘政治原因而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有可能失去这非常重要的十年;在疫情大暴发的冲击下,疫情结束后中国也有可能进入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世界。在这个时期,尽管利率非常低,私人部门不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会选择债务最小化——这颠覆了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根本假设。

《闲寂日记》

施蛰存/著,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版

《三国演义》连环画(精装60册)

罗贯中/著 张令涛、胡若佛 等/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版

推荐人:李智刚

推荐语:

澎湃翻书党栏目征稿,说说现在在读什么书。开始不经意应承下来,事后一想,感觉非常为难。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干嘛还要公开说出来。而且这个栏目带有点荐书的味道,“我竟然敢荐书?”没办法,从实招来。

最近在读的书,一是《闲寂日记》,施蛰存先生1960、1970年代的日记。有一年清明节,老先生要去杭州扫墓。没钱。只能用自己的一本西文藏书,去上海旧书店换了几十元钱,才得以成行。当时,出版社不接他的书稿。某一年没钱过春节,也只能卖书。施蛰存是学贯中西的一代人,这算人生至暗时刻吧。从日记里看,日子依然过得从从容容,不谄媚,不哀怨。这本日记,豆瓣给了7.7分。严重低估。我认为,至少比晚清四大日记的《湘绮楼日记》好看多了。

一是《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的原著,而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从认识几个字开始到现在几十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书,就是这套连环画。那还是“文革”晚期,在我们石库门的弄堂里,不知从何而来,总能时不时看到几本《三国志》。大多数没有封面,有些还无头无尾。今天看了“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过几天可能会有一本“凤仪亭貂蝉赚董卓”。名将对决,最令人血脉偾张。葭萌关下,张翼德大战马孟起,风声鹤唳。一个是将门之后,一个为杀猪世家;一个白脸白袍银枪,一个黑面黑衣点钢矛。打了一整天,还脱去甲胄,挑灯夜战。当时,还真怕两人分出个胜负来。历史学家说,三国时代的铠甲,完全不是连环画中所画的样子;当日两军对垒,也不会有主将出阵,捉对厮杀。靠,若没有关云长骑上赤兔马,倒提82斤青龙偃月刀劈颜良于马下,也太没劲了。

这套连环画初版于1950年代。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再版发行。可惜,原本60册,删去了12本。理由是,这12本里面,有严重的尊刘抑曹思想。首先被删去的是《捉放曹》,曹氏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就在这本里面。从三国故事传播史来看,至少从宋代以降,国人就全是刘备的粉丝了,而视曹操为国贼,把他拉黑有近1000年了。1950年代初,在领导的倡导下,中国史学界掀起一阵为曹孟德翻案之风。郭沫若先生还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以表彰他在民族和睦方面作出的贡献。其实在历史上,蔡文姬根本没有和曹操有过相遇。再过了10年,直到1990年代,这套书才得以完璧重版。思想解放之路确实是不平坦的。

连环画又被称为小人书,以图为主,配以简洁的脚本,有强烈带入感,确实适合小人阅读。可是,切不要低估中国1950、1960年代连环画创作的成就,它是整个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三国演义》则是一部代表作。当时,画家们或是迫于生计,或是为赚点外快,不少一流高手投身连环画创作。历史故事配以白描线条,勾起读者思古之幽情。这是最好的入门读物,也是顶级的艺术作品。

我确实买了两套连环画《三国演义》。一套锁入柜中作为藏品,一套置于案头,常常翻看。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影响商业的50本书》

吴晓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

推荐人:胡宏伟

推荐语:

数千年以降,人类的肢体构造没有多大的变化,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进化了思想,包括商业伦理。于是,我们才变得更为文明和光明。吴晓波的《影响商业的50本书》清晰展现的,恰是这样一部人类近现代的思想进化史。但让人隐隐不安的是,与百年前更深刻、更本质、更系统化的思想者相比,我们今天的理论探寻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化的功利、短视且碎片。如果失去了对人类本源命题的思想之光,我们也许终将迷失。这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