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眼里有光!81岁老人洪灾中坚持读书

Image 2020-07-23

入汛,长江告急,安徽告急。

7月9日凌晨,1100余名群众从江心洲、沿江危险地带紧急撤离,转移至县城内17个安置点。在安徽省枞阳县城关小学安置点,200余位转移过来的村民过上了“集体生活”。

窗外风雨交加,81岁的胡明瑚却端坐床边,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阅读,神情专注。学生课桌被拿来当作床头柜,上面摆放着几件简单的日用品、一沓书和一瓶滴眼液,最醒目的是被精心包裹着的一摞书。洪水将至,对胡明瑚而言,哪里有书,哪里就是一片栖息地。

“比起苏轼,我的波折算不了什么”

枞阳县紧靠长江,胡明瑚和老伴住在铁铜乡庆丰村,那是一片江心洲,到县城的新华书店需要一番“跋山涉水”。

先骑半小时自行车到码头,再乘轮渡,再骑半小时自行车到书店。进趟城不容易,胡明瑚每次都“尽量在书店多待一会儿。”但又不敢多转悠,担心囊中羞涩不能将所爱尽数带回,只能“挑选一本自己最需要的书”。为了买书打折,他还办理了新华书店的会员卡。

在安置点,胡明瑚老人安静地读书

胡明瑚和老伴是低保户,儿子由于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每人每月仅有300余元的低保收入,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从牙缝中省出来的。”

胡明瑚上过初中,做过代课老师。枞阳是文化之乡,“穷不丢书”是他作为枞阳人的信仰。读书,也让他得以从生活的困苦中短暂“抽身”,获得苦中作乐的勇气。

见到胡明瑚时,他正在阅读《苏轼故事》。“苏轼一生波折,屡遭贬谪,他尚能‘何妨吟啸且徐行’。比起苏轼,我的波折算不了什么。”

生活窘迫,“但读书给了我太多精神慰藉”,胡明瑚说。很多时候,是读书带给他穿越阴霾的力量,让他更加平和、乐观与豁达。

“闲来咀字苦,忙去啃泥香”

在枞阳当地方言中,种田也叫“啃地头”。“闲来咀字苦,忙去啃泥香”,胡明瑚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形容自己的“亦农亦读”生活。

胡明瑚是个“书痴”,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只爱看书。平日里,他最喜欢下雨天,下雨天就不必再“伺候”自己的几亩玉米地,可以安静读书。在安置点的这些天,他得以集中时间看书,十多天的时间,他已经看了三四本书,“只是有时候眼睛受不了。”

胡明瑚老人对苏轼情有独钟

面容清癯的胡明瑚年轻时也有个“武侠梦”,《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陪伴他度过了清冷的日子,编织起一个又一个热烈的梦。

后来,他开始广泛涉猎文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家中的100余本藏书,和读过的两三百本书籍,都是胡明瑚的“心头好”。“选择最喜爱的一本书”叫他犯了难。

“一时间我选不出来,但是我读过最多遍的书是《人间词话》。”胡明瑚说。

读书,为逼仄的生活辟了一方宽广的天地。过去,送别挚友从戎时,他写道“几条田埂留吾迹,万里关山赐客缘”。这是一位“农民读书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读书,也让胡明瑚相信“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书补”。即便已至耄耋之年,依然心中向阳,眼里有光。

“胡老的书,我们包了”

得知胡明瑚在安置点依然不忘读书后,铜陵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行动起来。

除了为胡明瑚提供了1000元一次性购书基金外,公司还特别订制了一张会员卡,胡明瑚今后可凭卡购书,每年20本(总价不超过1200元)以内全部免费。

“当胡老不便出门时,只需要一个电话,我们就可以送书上门。考虑到胡老患有眼疾,我们还给胡老送来了护眼台灯和老花镜。”铜陵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恩国表示,将持续关注胡明瑚的生活情况,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铜陵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给胡明瑚老人送来了购书基金和会员优惠卡

“这样会不会增加政府的负担?”胡明瑚有些为难。

“回馈读者,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读书,我们希望像您一样的人越来越多,全社会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好,全民阅读时代才能早日到来。”陆恩国说。

在此之前,铜陵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发出《给一位特殊读者的承诺书》,承诺书最后一行如是写道,“希望更多人向胡明瑚老人学习,不管人生际遇如何,不废阅读,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胡明瑚老人手边有一本《医学通识讲义》,在第359页,他画线标注“缓和医疗的概念和原则,体现了医学的温情。”

“我们需要了解生命。”他告诉记者,平和且有力量。临别握手,尽管形容消瘦,他的双手依然遒劲,走路仿佛带风。

光明日报记者在安置点采访胡明瑚老人

离开枞阳时,天空短暂放晴,路边河道依然涨满了水。洪水围城的焦虑,在与胡明瑚老人的交谈中被驱散了一些。我们必须承认精神的力量,尤其是这样的时刻。

愿长堤无恙。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丁一鸣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河)

来源: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