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诗词微塾】格律诗语句用法的通用特点

Image 2020-07-27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词微塾

格律诗语句用法的通用特点

诗是语言的艺术,一般情况下是要遵循语法的规律的。但诗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因受到格律的制约,如字数、平仄、押韵等,所以在语句用法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倒装。就是为了平仄与押韵的要求,将符合语法要求的词、成份及句子通过后语前置的方法,这就是倒装。主要有:

1.词的倒装。有些词,根据平仄和押韵的需要,对其前后顺序进行颠倒。如:天地、东西、千万、斗牛、古今、往来等,这样的颠倒并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如杜甫的《出郭相访》:“还往莫辞遥”,这是为了平仄的要求倒装;贾岛《戏赠友人》:“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这种倒装,既是平仄的要求,也是押韵的要求。

2.成份的倒装。即把句子成份按语法应在后面的,放到前面了。

其一,主谓倒装。如魏征《述怀》:“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应为“古木寒鸟鸣,空山夜猿啼”。

其二,主宾倒装。即宾语前置。如祖咏《望蓟门》:“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第一句应为“积雪生万里寒光”。

其三,补语提前。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按正常的语序,应是:“风折笋绿垂,雨肥梅红绽”,这里的“绿垂”与“红绽”都是补语。

3.句子倒装。有的是半句倒装,有的是整句倒装。如张仲素《春闺思》:“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应是:“昨夜梦渔阳,提笼忘采叶”,因为昨夜梦到了渔阳,以至于在今晨仍然在想着梦中的情景,而忘了采叶。再如孔仲平的《寄内诗》: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按一般的顺序应是: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虽然这样写诗意上也流畅,但显得过于平直,没有韵味。而将两联转过来,意味就大不相同。

二、成份的省略。绝句的语言要特别精炼,它的每一句都有字数的限制,且要符合声韵的要求,因而凡是能够精简的字词,要尽量精简省略。

1.省虚词。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与“入”字后都省略了“于”;“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在“蔓”与“花”字后各省去一个“因”字,“弱”与“轻”字后各省去一个“而”字;“南山晴有雪,东陌雾无尘”,“山”与“陌”之后各省一个“虽”,“晴”与“雾”后各省一个“而”字。

2.省实词。如明谢榛的《秋闺曲》:“可怜南去雁,不为倚楼人”,这“倚楼人”后面省去了“捎书”类似的文字;王夫之《补落花诗》:“尽情扑翅欺蝴蝶,塞耳当头叫子规”,这“欺”后面省去了“人的”。

3.省平行语。如“桃叶传情竹枝怨”,“枝”后省了一个“传”字,应该是“桃叶传情竹枝传怨”;同理,“西涧流水东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其实应为:“西涧流水东涧流水,南山云起北山起云”。

4.省人名、地名、书名等。当然这里能简省的都是有名的。如:“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玉关”就是“玉门关”,省了一个“门”字,但人们仍然能明白;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的是“王导”与“谢安”,大家都明白的。

三、互文。诗中有些字词本应合在一起用的,但有时却因字数、平仄等限制,而被省略了,有点类似于“省平行语”,但这种省是前面省了后面有的,后面省了前面有的,互相表意,所以叫互文。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全句意思应该是:“万壑树参天、响杜鹃,千山树参天、响杜鹃”,前句省略了“响杜鹃”,后句省了“树参天”;戴复古的“东园载酒西园醉”,应是:“东园载酒醉,西园载酒醉”,“东园载酒”后省了“醉”字,“西园”后省了“载酒”。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