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开元铁牛”出土后,为何一直搁置露天不管?专家:不敢动

2020-07-28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兢兢业业,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自己岗位上的状态,出于责任心的原因,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差错。在普通的岗位上,个人尚且承担着一份责任,在有关于历史文物的工作当中,就更加不容得丝毫的差错。

历史文物承载着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数百年前的记忆,对人们的文化自信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再加上这些文物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时间,稍有不慎便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因此在对待时必须慎之又慎。

正是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一般见到的文物都是放在博物馆里,受到了较好的保护,轻易不会受到伤害。那么,有人见过露天放置的文物吗?

实际上,在现实中,1989年出土的开元铁牛就是露天放置的

一、“开元铁牛”的来历

中国自古便是农业社会,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后,便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期间虽然小有改动,但是大体上而言,仍然是以牛作为主要的动力。

也正因为如此,牛在中国古代社会十分的重要,对于一户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而言,有了耕牛才能够将自己自足的生活继续下去。

一旦失去了耕牛,那便就是失去了一样重要的生产工具,很有可能将会面临着破产的风险。因此,牛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受到尊重和保护,私自宰杀耕牛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在《易经》当中还有牛能够克水的记载,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因此在开元时期,为了固定在黄河蒲津渡的一座浮桥,当时的人们铸造了四头铁牛。这些铁牛沉重无比,依靠自身的重量固定在黄河两岸,使浮桥能够平稳的供人通行。

在这些铁牛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铁人,就好像是一位正在看牛的人,他手中拿着鞭子,正在驱赶着牛奋力向前,栩栩如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具有极高的智慧,而且审美也极富趣味。

在古代没有任何重型机械的情况下,能够将这些沉重的铁牛铸造出来,这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要知道铸造一件兵器倒还好说,可是要铸造铁牛这种几吨十几吨重的庞然大物,没有成百上千工匠的通力合作根本就难以完成。由此表现出中国古代社会严密的组织性和高超的铸造技艺。

另外,这些铁牛可不是模模糊糊的四块铁疙瘩,而是有模有样,栩栩如生,纹理清晰四头“铁牛”。这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极高的审美,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牛有着极为细致的观察,因此这才能够将这些牛塑造得如此栩栩如生。

而牛旁边站立着一个牵牛人,这就是古代工匠们的生活情趣了,铁制牵牛人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但将铁牛与牵牛人放在一起观赏时,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田园趣味。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来到了元朝,此时由于黄河之上的浮桥被毁,因此这些用来固定浮桥的铁牛也就失去了用途,被人们遗弃在了黄河岸边。在这之后,黄河改道,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修建的一系列水利设施,这些铁牛也就因此被泥沙掩埋在了河床之下。

被泥沙掩埋的铁牛,他们又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呢?

他们是被铁牛所在地区的政府花了大力气从泥沙之中挖掘出来的。

二、重见天日的铁牛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黄河的治理,在最开始的时候便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在黄河上游先后修建了一系列水利设施,包括三门峡等,这些水利设施有力的将黄河水控制了起来,对黄河两岸人民的生产与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由于黄河水流变缓,这也导致黄河的泥沙淤积更为严重。本来在40年代的时候,在黄河枯水期时,黄河水位下降,人们还可以在河床之上摸得到铁牛的牛角,甚至在黄河之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由于水深不够,还可能会被牛角给伤及。到了50年代之后,铁牛就被彻底的掩埋在了泥沙之中。

直到1988年,铁牛所在地的永济县博物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通过实地探访和史书查阅,最终确定了铁牛的所在地。

在1998年的8月,当地政府并组织人手将这四头铁牛从泥沙之中给挖了出来。一时之间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议论。

当地政府之所以想要将这些铁牛重新挖掘出来,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他们想要将这些铁牛作为吸引物,从而吸引游客前来。有了游客,地方政府便可以顺理成章的发展旅游业。

实际上,也确实有不少的游客慕名而来,在铁牛挖掘出来之后,当地政府便在铁牛出土的地方,设置了一个遗址景区,用来安放和保护这些铁牛。

既然这个景区是用来安放和保护这些铁牛的,那又为什么说铁牛是露天安置的呢?保护文物不应该将他们严密的保护起来吗?

事实上,对于这些巨大的铁牛,文物专家们也是丝毫都没有办法。

三、专家对铁牛的保护

在历史文物保护领域,对于铁制文物的保护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一般而言,铁质文物在出处的时候就可能已经产生了锈蚀。这个时候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只需要让他们复原即可,而无需太多的工作。毕竟文物专家们可没有办法将已经锈蚀了的铁再重新恢复到以前的模样。

这四尊开元铁牛由于沉浸在泥沙之中,隔绝了氧气,因此保存的状态十分完好。也正因为如此,保护铁牛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铁质文物本来就少,再加上铁牛如此笨重,在文物界几乎没有什么保护的先例。

要将这些铁牛运到博物馆当中精心保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来博物馆也没有这么大的地方,而来这些铁牛。实在过于笨重,如果强行采用重型机械的话,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后果。对此,文物专家们表示:不敢搬着到处乱动。

于是,专家们便就索性将这些文物放在了露天的环境之下,只对出现了破损的地方进行了修复。铁牛本身就在完全露天的环境之下已经存在而上千年的时光,现在再将它放回到最开始的环境中,这其实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在这铁制文物的保护当中,就曾经出现过对文物擅自修复,从而造成了文物破坏的事件。专家们将铁牛放在室外,其实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式,减少了人为的干预,让铁牛又重新在自然环境之中找到属于它的平衡。

现在人们去这个遗址旅游时,还可以看见这些雄赳赳气昂昂的铁牛威风凛凛的站着。就像数千年前一样,昂首阔步向着更远的未来迈进。

小结

开元铁牛之所以被放在了室外,主要是由于专家们谨慎的原因。毕竟这些铁牛可是大家伙要将他们保护起来,还是需要费一番脑力的。放在室外可以说是最为省心省力的办法,这种“不保护”,正是对铁牛文物最好的保护。

如果强行施加人为的干预,说不定铁牛并会由于其自身平衡状态的破坏而过早的产生腐蚀现象。没有人想要看见文物的破坏,民众不想,专家更不想。如今铁牛受着游客们的参观,它将游客们带回到数千年前它刚被铸造时的历史当中。

参考资料:《诗经·大雅·云汉》《易经》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