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王勃和才子们抽签赛诗,抽中了很难写的“接”字,却照样完胜众人

2020-07-30

提到王勃,似乎就不能不说那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唐才子传》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王勃写此序文时的状态的:

物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这段话透露了两个信息,首先,王勃写这首序文时想都没想,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其次,这篇序文不是后来才流行的,从它问世的那一天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达到了满座大惊的效果。

但是此文问世1300多年来,一直也受到了不少爱挑刺者的质疑。后世不少小文人认为这不是即兴作,肯定是王勃提前打好了草稿的。当然他们也拿出了一些证据,比如文中所写的景物,和季节不符,不可能是眼前之景等等。这些牵强的质疑,说到底无非就是一点:他们根本不信年纪轻轻的王勃,能有这样的笔力!

仅凭一篇文,如果还不能让一些人信服的话,那我们就看一看王勃的另一首牛诗《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这首诗是王勃当年与众才子们抽签赛诗时即兴所作。所谓抽签赛诗,其实就是古代才子们写诗的一种游戏,每个人抽一个字,诗里不但要包括这个字,还要合这个字的韵。这种游戏以前欧阳修和范仲淹也玩过,最后范仲淹胜出。

这次王勃运气不佳,抽中的是一个很难写的“接”字。为何说这个字难写?因为这种合韵诗,抽中的字是要放在诗中任何一句的结尾的。大家平时可曾见过哪首诗,是用“接”字结尾的?这种诗是非常少见的。但王勃还是写出了一首很牛的诗,照样完胜众人,让我们来看一看: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唐.王勃)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王勃把这个“接”字用在了最后一句。一、二两句,写的是乐游园的大景。冬日已逝,寒光也尽,大地迎来了春天。“京畿”指的是京畿,与前句“帝里”相对。“春望浃”中的“浃”是湿透了的意思,帝都沐浴在春雨中,与前句“寒光尽”相对,十分工整。

三、四两句,从细节上写早春之景。冬梅渐落,柳树却开始发芽了。这两句妙就妙在一个“惊”字,这个字写出了柳叶初长给世人带来的欣喜。同时“甸”字的使用也十分传神,把柳树拟人化,它突然觉得有些沉甸甸的,原来是长出了新叶。本来是静景,却被诗人这两个字写活了。

五、六两句,笔锋一转,再由小景写到大景。流水和崩云相对,这场春雨不但不令人烦心,反而让流水更有活力。那丝丝细雨,就像是云层上洒下的芳牒,让人开怀。至此,诗人完成了写景部分。接下来,就该由景写到人了。因为起得高,所以落笔处自然要结得稳,不然就会头重脚轻。

“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重点在一个“空”字,诗人把眼前的景,做了一个总结,上升到禅意上。王维后来在《山居秋暝》一诗中,曾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的也是一种雨后的禅意。王勃此诗写得更早,要表达的人生境界却是差不多的。“清尊”通假“清樽”,诗人拿出酒杯,接着春雨,喜从心中来。至此,诗人和自然融为了一体,这绵绵的春雨成了天地间酿出的一泉美酒,何等诗意!

看得出来,为了把这个“接”字用在诗里,王勃是费了心思的。从第五句写“崩云洒芳牒”开始,他就在布局接酒这一行为,而从第二句“神皋春望浃”开始,他就在刻意铺垫春雨。全诗最终的目的,明明就是咏春雨,但诗中却没有出现一个“雨”字,却又达到了句句写景的效果。前两句是春雨的大景,后两句柳树在春雨的浇灌下发芽,后四句是看雨和接雨,一气呵成,妙!

这场赛诗,只有王勃一人的作品流传了下来,其它文人要么就是没敢提笔,要么就是写得没什么水平,总之王勃是完胜众人了。很多人质疑王勃的《滕王阁序》不是即兴所作,其实从本期这首诗来看,他完全有实力即兴写诗文。而事实上,就算《滕王阁序》是早就打好了草稿的,又如何?多少人苦思半生,也写不出这样的千古绝唱,不是吗?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