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为什么要收藏名人书法

2020-07-30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渴求成为了一种风尚。会议室中悬挂一幅书法作品会显得庄严、肃穆;居家的书房、客厅、卧室点缀一幅书法作品,可以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和品位;夏日炎炎,手执一把折扇,上面书写着精美的小楷,更会彰显出器宇不凡的修养。收藏书法作品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值得收藏呢?

中国第一个著名收藏家恐怕非李世民莫属了,唐太宗李世民通过贞观之治把我国的封建社会推倒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对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李世民在治理国政之余,对于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钻研书法理论写出《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的书法著述。

李世民的藏品主要集中于“二王”,他对于王羲之颇有研究,并且为之编写传记,可谓到了痴迷的地步。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出重金收购王羲之书法,并在几年的时间里收集了包括王羲之、王献之、钟繇、曹植、阮籍、山涛、刘伶等人的传世名帖。

李世民由喜爱转而收藏书法,在弘文殿建立弘文馆作为收藏机构,任命魏徵、虞世南、欧阳询等主管收藏工作。有了皇帝的鼎力支持,加上著名学者的协助和把关,唐朝文化资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前朝,为中国的收藏事业开创了先河。

作为九五之尊的帝王喜爱名家书法,民间收藏家又如何呢?明末的收藏家项元汴在收藏史中是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学者型收藏家,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的名士,所以他的藏品也集中于名家名作。

项元汴收藏过一把古琴,上面镌刻有“天籁”二字,所以他把自己的藏书库命名为“天籁阁”,听上去就有一股清雅、孤傲的文人气质。项家是江南大户家产丰厚,所以他出手阔绰能把江南藏家的珍品收入囊中。清代初年,清军攻破项元汴的家乡,他的藏品被乱兵劫掠丧失殆尽。不过两岸的故宫博物院,欧美、日本的收藏机构其中的书法名帖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天籁阁”的印章,说明这些名家名作虽然历经战乱但是依然存世,也是令人欣慰的幸事!

古人喜欢收藏名人书法,但是现代人是否也一样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总理曾多次主持会议讨论文物工作,由于战乱的缘故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所以他批准成立小组专门收购这些散失的文物。最为人们称颂的是1951年从香港购回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在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仍旧不惜重金收购名人书法作品,说明了国家的重视程度。这两件回购的国宝无疑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增添了文化底气。

今天的艺术市场日益繁荣,在书法的艺术感召力之下,无论是各大博物馆的收藏还是拍卖市场,人们争相竞买的都是名人作品。只要是与“赵孟頫”“乾隆”沾边的书法作品都是千万级的拍品,甚至过意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这些都说明,中国人收藏书法关键在于作者是谁,名头是否显赫。那么为什么要收藏名人书法呢?

书法是一门综合学问,它是集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等传统文化为一身的,能写好书法不是刻苦用功就可以的,是需要一定的天赋、超于常人的领悟能力和鉴赏力才可以取得成就的。因此,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大部分学习书法的人是无法进入最高的殿堂,只有少数文化精英才能够在书法领域里创造出非凡的成就。一般人的书法由于技法和认知上的差异只能算普通作品,但是精英们具有高深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又具有敏锐的艺术情趣,他们创作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也只有这些少数精英,才能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承认,成为社会名人。优秀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能传承千年依然被人们所重视和珍爱,就是历代文化名人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奇迹,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会书写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的辉煌。在今天的高度商业化社会里,艺术走向世俗化,大量良莠不齐的书法作品鱼目混珠充斥着市场,让人们困惑不解。越是在这种条件下,越要擦亮眼睛去寻找具有神秘感和崇高感的艺术品,名人书法无疑是收藏书法作品的首选!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