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出土文物揭秘:浙江名称的来历

2020-08-01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

全文共4147字 | 阅读需9分钟

浙江是浙江省第一条大河,浙江省因此而得名。浙江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呢?

浙江原本叫渐江

浙水或浙江是古江名,今天通常叫钱塘江。钱塘江的正源是新安江,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东坡,穿越浙江省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与兰江汇合后称富春江,富春江与浦阳江汇合后称钱塘江,钱塘江注入杭州湾。钱塘江干流全长609公里,流域面积55491平方公里。广义的钱塘江是钱塘江及其上游的总称。

附图一:浙江省地形图

图片来源:《中国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年,第80页

《汉书》有“渐江”。《汉书·地理志》丹阳郡下有黝(yī,读一)县,地理志》说:“黝,渐江水出南蛮夷中,东入海。”意思是,渐江发源于黝县偏僻的南部,向东流入大海。黝县又叫黟(yī, 读一)县,是今安徽省黄山市辖区内的一个古县,在当时丹阳郡南部,辖区包括今休宁县的部分地区。其中的“渐江”当指浙江,这是最早将浙江写作“渐江”的文献。

《后汉书》有浙江。《后汉书·郡国志》说:“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有浙江。”意思是,山阴县的南面有会稽山,山上有大禹的陵墓,山阴县北临浙江。山阴是东汉会稽郡首府所在地,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附图二;大禹像

图片来源:绍兴市人民政府

渐江与浙江是什么关系呢?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渐江是总称,山阴县以下叫浙江。《说文解字》说:“渐,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浙,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意思是,渐指渐水,发源于丹阳郡黟县偏僻的地方,向东流入大海。渐江水向东流至会稽郡山阴县叫浙江。

其二,渐江就是浙江。《水经注》“渐江水”注说:“《山海经》谓之浙江也。”意思是,《水经》的渐江水就是《山海经》的浙江。

其三,“渐”是“浙”之误。陈桥驿先生《水经注校证》说:“渐江水,‘渐’,可能是‘浙’之误。”陈桥驿,浙江绍兴人,历史地理学家。

以上诸说,如不借助出土文物,难以界定孰是孰非。

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收购了包括《竹书周易》在内的战国楚竹书。《竹书周易》与今通行本《周易》高度吻合,幸亏还保留了渐卦的残片。经碳14测定,《竹书周易》形成约为公元前255±65年,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周易》书籍,为研究《周易》和古文字提供了极其难得的资料。

附图三:《竹书周易·渐》残片

图片来源: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

《竹书周易》出现了渐的异体字。渐字中的“斬(斩)”也写作“斳”。(见附图三)在独体字中,“斬”与“斳”是两个不同的字,而在一些合体字中它们是通用关系。这种现象在汉字演化过程中比较常见,叫“混同”。难道“渐”中的“斩”与“浙”中的“折”也是混同吗?答案是肯定的。《尔雅·释言》说:“诰、誓,谨也。”这是因为誓字中的“折”原作“斳”,所以“誓”通“谨”。事实上,王羲之《散势帖》就将“渐”写作“浙”。(见附图四)原来,渐与浙是同一个字,渐江就是浙江。其实,《说文解字》所谓“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正是由渐字的意义而来的。《周易·序卦》说:“渐者,进也。”渐是进入的意思。钱塘江进入杭州湾的喇叭口正在山阴县。

附图四 渐字演化

认识了“浙”原本作“渐”,浙江名称的来历就清楚了。渐字像誓字一样,也通“谨”。难道江水也懂得谨慎吗?这得从《周易》渐卦说起。

渐江因钱塘潮而得名

渐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谨慎矜持之义。渐卦下卦为艮,艮为少男,即小儿子;上卦为巽,巽为长女。长女配小儿子,女方有迫切之象,所以《周易》经文说:“渐,女归吉,利贞。”渐卦说的是,女子出嫁是吉利的,应当正确对待。即使是长女出嫁,女方也应当矜持,也应当按礼法行事。《周易·杂卦》说:“渐,女归待男行也。”意思是,渐卦提示,女子出嫁要等到新郎亲自迎娶才能出行。按西周礼仪,通常是男为尊居上,女为卑居下,可是婚礼是个特例,渐卦艮为下卦,巽为上卦,表示男方应当尊重女方,而女方则应当矜持。

附图五:《周易注疏》(文渊阁)渐卦截图

我国的古代婚姻制度有六礼,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项仪式。前五项仪式由男方的使者到女方家中进行,而亲迎则是男方亲自前往迎娶。亲迎通常叫“迎亲”,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曾在《春秋》中批评鲁国不等新郎亲迎就打发了女子的行为。《春秋公羊传》记载,鲁隐公二年九月(公元前721年),纪国派一个叫履緰的大夫,代替新郎国君前来迎娶鲁惠公的长女伯姬。同年十月,在纪国违礼的情况下,鲁国竟然将伯姬嫁到了纪国。

附图六:水乡绍兴婚礼

图片来源:新华社发(梁永锋摄)2009-05-03

钱塘涌潮形象地诠释了渐卦的卦义。钱塘涌潮是自然奇观,当东海的潮波进入杭州湾后,与江水相遇形成的巨大涌潮。杭州湾像一只喇叭,当潮波进入时,江面急剧变窄,江底急剧抬升,造成前锋壅起、水花翻滚的奇异现象。潮头来时,最高可达3米,气势磅礴,景象万千。农历每月初一至初四、十五至十九,一般都可以观赏到这一奇观,春秋两季较大,八月十八已成为观潮节。苏东坡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年此时,钱塘江的海塘上,游客云集,翘首以盼,只见潮水如期而至,正像一个新郎带一队人马一字排开,向前狂奔,迎娶新娘。当向西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反射折回,形成回头潮,就像新郎娶到新娘一样,马不停蹄地折返。江水像一个新娘,被潮水迎进大海,来到了自己的归宿。浙江是浪漫的河流,也是矜持的河流。

附图七 钱塘江涌潮

图片来源:王超英2017-06-30

浙江更名为钱塘江

秦朝设有钱唐县。《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会稽山祭祀大禹,途经钱唐县。“唐”通“塘”,塘是抵御海潮的堤坝,钱唐县后称钱塘县。钱唐原本叫钱,因筑有海塘才叫钱唐。“钱”古文作“泉”,西汉末年,王莽复古,改钱唐县为泉亭县。钱塘县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地区的都会。钱塘江流经泉地,仿佛在提醒出嫁的少女,勿忘根本。渐渐地,浙江有了钱塘江的名称。《国语·越语上》三国韦昭注中出现了“钱唐江”。

附图八:五代吴越国捍海石塘遗址

图片来源: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郎旭峰)2015-01-23

近年来,考古人员陆续在杭州市发现了多处古海塘遗址。1983年,人们在杭州市上城区江城路铁路立交桥施工时,发现了兴建于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的吴越国捍海石塘遗址,临安城考古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海塘遗址。2014年6月至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1983年发掘地点以北1公里处的原江城文化宫地下发现了属同一时期的海塘遗址。(见附图八)

附图九:鱼鳞石塘遗址

图片来源:西湖遗产监管中心2019-06-06

《吴越备史》记载,由于板筑方法修建的土塘很容易被海潮冲塌,于是,吴越王钱镠(liú,读流)发动民众,在竹笼中盛满巨石,堆砌成石塘,塘外在打下木桩,修成了捍海石塘。捍海石塘有效地遏制了海潮的侵袭,于是,钱塘江有了新的内涵,钱塘江从此姓钱。虽然,明清以后出现了更加坚固的“鱼鳞石塘”,但钱氏筑塘的故事依然深入人心。

附图十:唐代钱镠铁劵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唐昭宗为表彰钱镠之功,赐予钱镠铁劵一具。其诏书特别说明,对钱镠本人可以免除九次死罪,对其子孙后代可免除三次死罪。图片来源:人民政协网(付裕)2018-11-15

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钱镠任镇海节度使,后又兼任镇东节度使。后梁建立后,钱镠被封为吴越国国王。吴越国是五代十国之一,都城在杭州。自钱镠开始,不管中原王朝如何更迭,甚至与中原王朝不搭边界,但吴越国始终视其为正统,直到北宋。钱氏为国家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钱镠曾留下遗训:“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钱镠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钱氏精神。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君子就像河流,河流向下流淌,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低,常人担心被人卑视,君子却为人谦卑,所以,河流体现了君子的美德。钱塘江不仅诠释了谦卑,还诠释了矜持和感恩。钱塘江将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观的场面迎接八方来客。

参考文献:

1.参见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官网《水系现状》2019-08-29。

2.﹝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第293页。

3.﹝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第1008页。

4.﹝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31页、第518页。

5.﹝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13年,第891页。

6.﹝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13年,第912页。

7.﹝晋﹞郭璞著,王世伟校点:《尔雅》,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32页。

8.﹝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周易注校释》,中华书局2012年,第265页。

9.﹝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周易注校释》,中华书局2012年,第268页。

10.彭林译注:《仪礼》,中华书局2012年,第37-73页。

11.﹝春秋﹞左丘明:《左传》,《四书五经》,中华书局2009年,第567页。

12.﹝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260页。

13.﹝战国﹞左丘明著,﹝三国﹞韦昭注:《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25页。

14.参见唐俊杰、郞旭峰:《浙江杭州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2014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中国考古网2015-03-06。

15.参见葛建雄、王子今等:《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二卷),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第191页。

16.参见葛建雄、王子今等:《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二卷),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第174-202页。

17.﹝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经注》,中华书局2011年,第22页。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