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向世界展示汝瓷之美!

Image 2020-08-03

汝窑在烧成工艺上,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 无 仅 有,不过芝麻般大小,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汝窑烧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烧造汝窑的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也会不一。因此汝窑烧造时采取“裹足支烧”,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支钉为单数:三个或五个。过大或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

汝窑除了形与釉之外,其器底在烧造之后所留下来的支钉痕,其细小如同芝麻的特殊形状,不仅足以作为判断真伪汝瓷的凭据,同时也宣示汝窑与其它瓷窑不同的卓 越技术。本单元将展示向中国河南省文物局借来的破片和窑具,及前往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实地拍摄的数字影片,一方面连结研究上考古的新发现,同时也以实物来说明汝窑瓷器的产烧与创作。而科技室运用现代科技-XRF荧光分析及显微照相取得的细部放大图像,也将陈设于此一单元中,以探索深藏于瓷釉底下,关于年代和釉层的秘密。

“瓷中之魁”汝窑诞生于艺术之帝宋徽宗时期,其艺术高度不可言喻,美而不俗,清贵优雅,成为文人们争相角逐的宝物,出现“家有黄金万两,不如汝瓷一片”的盛况。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是老大。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的流传甚广,我们一说就是汝,官,哥,钧,定。南宋人叶在《坦斋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这是南宋人的记载,他生活的时期离北宋很近,所以非常可信。“芒”,说的是一个很专 业的术语,有两种解释:常规的解释就是指碗的口部是涩圈,没上釉;另一种解释就是光芒,指白色刺眼。将来讲定州白瓷的时候,我会详细地讲地这一点。明代有一个人叫王世悉,他在《二委西谭》中是这样说的:“宋时窑器以汝州第 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明朝人是这样认为的,汝窑地位第 一,北宋的官窑地位次一等,低于汝窑。

有作者比较客观的说至今尚未见到汝窑有大于30厘米高,20厘米宽的物件。但也有专家武断的说凡看到大于30厘米的汝窑器则一定是赝品。由于他们的影响,现在做旧用于蒙骗的新汝瓷都是小于30厘米的。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第六次发掘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时,就发现了尺寸较大的器件。所以汝窑“30厘米论”可以休矣。摆在宋代朝廷上的陈设器一定是大于30厘米的。

汝瓷真品边沿口部的釉色与其他部位相比稍微变薄,口部釉色稍显浅铜红色,汝瓷真品的底部如有磨底,露胎部位呈现香灰胎色;而仿品的胎所使用原材料均不属于汝州当地,因而边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浅(俗称脱口也称露白),甚至变成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古人称之为“寥若晨星”,是指釉面下的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气泡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棕眼(釉面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