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乐的夏天,最躁的夏天,1000多年前的国立歌舞剧团了解一下
等了350多天,《乐队的夏天》终于回来了。
一首《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还带有去年第一季的感动;《破灭》的超燃开场,也带着无数人坐时光机穿越回了99年的那个盛夏。和青春有关的记忆被连翻唤醒,留下的是夏夜凉风也赶不走的躁、降不下温。
对爱音乐的人来说,这档节目让整个音乐行业振兴,让乐队音乐从小众走向大众,但由音乐引起的肾上腺素释放的听觉战栗感,却是节目之外的,是自音乐诞生起就从未中断过的音乐本身魅力。
今天,元物菌要带大家去到1000多年前,见识最牛逼的大唐皇家音乐学院里的乐队的夏天。
大唐版《伎乐的夏天》
说到唐代燕乐,如果将九部乐、十部乐看作是唐初期政权不稳定时的产物,那坐部伎、立部伎就是盛唐时期的象征。
坐部伎和立部伎负责歌、舞、乐的演出,一般市民是无法进场观赏的,主要是皇帝或诸侯在宫中招待宾客时所用,或接待外国领导人来访,以展现大国风范,可以算作是当时的“国立歌舞团”。
01伎乐圈子鄙视链
立部伎人数众多,动辄有上百人;而坐部伎是由三到十二人组成小团体,但业务水平了得,常年位列舞台C位。
诗人中的资深乐迷白居易,就用《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讲述了其中的段位等级。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身份地位,谁站着,谁坐着?大家自行体会~
坐部伎虽然地位高,但心里苦。相比立部伎庞大的交响乐团,坐部伎里首席乐手组成的寥寥数人的小圈子多少显得孤单。并且,据说为了保证御用乐队的演奏水准,提升业务水平,坐部伎也会采用选秀节目里的最残酷的末位淘汰制,“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一个不小心,就会滑落到“堂下”去击鼓吹笙,另外从太署乐这类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也会争取去到宫廷表演团队历练一下,所以乐团里的首席们也是鸭梨山大。
02猜猜谁是坐部伎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判断唐代乐佣里谁是坐部伎,谁又是立部伎呢?我们常看到许多唐代坐姿乐俑,他们都是“堂上者坐”的坐部伎吗?
答案是:不一定哦!
大家别为坐部伎的身份上头,还需谨慎对待~一般来讲,单个的唐代乐俑很难判断是否属于坐部伎乐俑,一般得从成组的乐俑上才能看得出一丝端倪。
唐 陕西或河南三彩加蓝釉陶骑马吹笛俑
唐 陕西或河南三彩加蓝釉陶乐俑组
由于坐部伎的音乐形式多以龟兹乐为主,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龟兹乐的乐器有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横笛一、箫一、筚篥一、毛员鼓一、都昙鼓一、答腊鼓一、羯鼓一、鸡娄鼓一、铜跋一、贝一” 。
也就是说,坐部伎乐佣除了要呈现必要的端坐姿态,也要观察他们组合每个人手里的乐器,乐器不对,啥姿势都是白搭。
唐 跪坐奏乐陶俑
唐 跪坐奏乐陶俑
03当时皇帝有多爱音乐
隋大业二年(606)在洛阳举行的一次大规模演出,就充分体现了当时歌舞艺术繁荣的景象。那次大规模演出集中了乐舞伎数万人,为赶制演出服装,竟把洛阳、长安等地的丝绸采购一空。
唐人好乐,唐代皇帝尤好乐并通晓礼乐,太宗、高宗、玄宗在位时令太常侍多次修订礼乐。
皇帝亲自主持制作新乐也不是稀罕事,如太宗造的《破阵乐》、《庆善乐》,高宗亲自主持造的《上元乐》,唐玄宗亲自造的《光圣乐》、《龙池乐》等等。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位精通音律、热爱歌舞的皇帝,著名的大型乐舞《霓裳羽衣曲》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可见,当年的梨园不仅代表了大唐文艺界和娱乐圈的最高水准,更是典型的造星工厂~
04隋唐音乐影响下的潮汕地区
隋唐的盛世光芒始终影响着当下的音乐,尤其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其渊源便可追溯到隋唐时期。
文献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大文豪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皇帝而被贬至潮州当刺史。在《韩昌黎文集》中对潮州当地民间祭祀活动就有这样的记述:“吹击管鼓、侑香洁也”“躬斋洗、奏音声”,这说明了唐代潮州民间音乐有着很高的水平和规模。
其中,像潮州歌册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一种,就是由唐代以来的潮州弹词演变而成。歌文都用潮州话编写,有曲有白,流行于潮州方言区。且潮州歌册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也有一些地方题材,以改编的为多,创作相对较少。比较流行的有《苏六娘》、《英台仔》、《张古董》、《吴忠恕》、《过番歌》、《隋唐演义》、《包公出世》及《正德君游江南》等。
潮州音乐也大量保存着我国的隋唐绝响,其中包括乐谱、乐曲、乐调、结构、特性等,灿烂而悠远的古音乐文化从不曾离开过我们。
不管是《乐队的夏天》还是老祖宗们留下的的《伎乐的夏天》,让每一个时代里的青春记忆、文化记忆都躁起来,都走向最热烈的、辉煌的夏天。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