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轼的这首词,很多人背不出全文,最后5字却人人皆知

Image 2020-08-05

众所周知,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流派众多,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曾经诞生过无数的杰出诗人,创造出了浩如烟海的优美作品。然而我们清楚地知道古典诗词能够带来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却又不得不承认真正熟记和读懂的诗词屈指可数。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往往只能记住其中的某一句或某部分。

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不爱江山爱美人”、“百无一用是书生”等耳熟能详,但真要你背出全文,恐怕很多人都做不到。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这样的一首词。尽管它是出自于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之手,然而很多人还是背不出全文,倒是最后5字“寂寞沙洲冷”人人皆知。就这5字,也许还要归功于周传雄的同名歌曲。

据史料记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初到黄州(今湖北黄冈)的时候,就是寓居的定惠院。我们说苏轼被贬黄州后,写过很多旷达乐观的诗词,如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但是苏轼内心深处依然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幽独和寂寞。在这首词中,苏轼便借助于“月夜孤鸿”这一幽独和寂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孤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的开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写的便是苏轼在定慧院中所见到的月夜之景。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走到了定慧院中,抬头发现一轮弯月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一样。夜深人静,显然是对幽独和寂寞氛围的渲染。至于月挂疏桐,则是渲染了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它可以说是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

紧接着的“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即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时刻,恐怕也只有我这个幽人在孤寂地徘徊,就像是天空中飞过的一只凄清的大雁。“幽人”,指幽居的人,这里既可以指苏轼,也可以用来形容孤雁。如此一来,“幽人”的幽独和寂寞,及其孤高自许的心境,就和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所以在词的下片中,苏轼便把鸿与人同写了。“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即苏轼突然回头看走过的人生路,发现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幽独和寂寞。概括来说,也就是世无知音,孤苦难耐。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它们的深意都是蕴含了作者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则是对孤鸿的描写。即遭遇不幸的孤鸿,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始终是不肯栖息,最后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一个寒冷的夜晚。其实这里孤鸿就是苏轼自己,孤鸿的遭遇不幸、飞来飞去、不肯栖息,正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孤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写照。

纵观苏轼的这首词,正如古人所说“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其境界高旷洒脱、绝去尘俗。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所表达出的孤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更是代表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共同的心声。虽然苏轼的这首词,很多人背不出全文,但一想到最后5字“寂寞沙洲冷”,相信还是能够深有感触的,也许我们自己在某一时刻就是个“幽人”。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