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马丁·伊登》:一个水手的作家梦

2020-08-05

杰克伦敦算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当然仅仅是风格,事实上除了《热爱生命》我基本上没看过其他作品。只不过这部中篇给人的震撼太强烈,以至于我不可能对杰克伦敦这个名字陌生。最近之所以拿起《马丁伊登》来读,也并不是因为重新燃起来对作者的热情,只是因为在看《锵锵三人行》的新年特辑时,窦文涛想要许子东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他几乎毫不犹豫地说出了《马丁伊登》的名字。也差不多是那几天,我重温了《美国往事》,发现一开始面条上厕所时读的书竟然是“Martin Eden”(马丁伊登),结合许子东,我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这本拿来,一看便爱不释手了。许子东也好,《美国往事》也罢,他们只是在佐证这本书的魅力,而真正让我欲罢不能的,一定是这本书触动了我内心某根神经,比如说作家梦。

主人公马丁伊登实际上只是个水手,未必算得上游手好闲,但确实生活散漫。当水手赚来的钱,他一定会大肆挥霍完之后,才会再找下一只船继续做水手。他有个姐姐,已经嫁人,而且有了孩子。马丁寄宿在姐姐家时,还要看姐夫的脸色,并且要付上借宿带来的伙食费。

命运的改变始于遇见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儿露丝。露丝来自于上流社会,有着看似不俗的品味和迷人的魅力。马丁很快就倾心于她,并且想方设法希望自己能够配得上她。为此,马丁开始经常浏览附近的图书馆,想要在学识上能够跟露丝比肩。他的想法当然很对,对于一个穷小子来说,想要突破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图书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很快,他的知识就得到了扩充,而且越来越有表达欲。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跟露丝有了互诉衷肠的机会,他发现露丝也同样爱着他。

露丝最开始给马丁的帮助,都是正面的,所以一开始他们,包括露丝的父母,也并没有十分反对他们的恋情。露丝不仅让马丁有了接触更多图书的机会,而且她还义务做起了马丁的口语老师。多插一句,作为英语老师,我是很喜欢那一段的。露丝批判了马丁英语口语的诸多错误,我发现那些错误正是现在某些教人口语的公众号自媒体在鼓吹的。想来好笑,当年大家觉得只有不标准的或者下层人才会说的英语,现在成了大家争相模仿的标准美式口语了。

言归正传,马丁看了那么多书之后,就萌生了自己写书的想法。这种想法很强烈,导致他想要用全部的精力去做。这当然会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更多的是嘲笑。他的姐夫本来对他去图书馆看书就已经很看不惯了,这样一来冷嘲热讽就更多了。一直深爱着他的露丝也并未有什么支持的举动,反而听从了父母的教导,一直在劝说马丁去找一份正经工作,尤其是她看了几篇马丁写的小说之后。更重要的是,露丝看到了马丁的生活环境之后,她无法想象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如何才能养活自己而且当上遥不可及的作家。

马丁忍受着所有人的不理解和不知何时结束的贫困,开始了他的作家梦。他在不断投稿不管被退稿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做些低贱的工作来维持生存,最恐怖的时候,他一天只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休息,其他时间都是在工作和写作,主要是在工作。总之,那是一段似乎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只有他自己才会认为自己最终一定会成功。露丝离他远去,家人离他远去,即便有一两个朋友,也是朝不保夕的同病相怜之人。

人的命运是很奇怪的,你不知道哪片云彩有雨(这是抄郭德纲的话)。马丁写的小说不被所有人看好,包括出版社的编辑。但突然有人良心发现真的出版了他的书,然后不可思议的大卖震惊了几乎所有人。接着,他以前被退稿多次的小说也找到了门路,总之他的书和他的名声全都水涨船高,他也变得非常富有了。甚至,很久不理他的露丝,也跑来想要跟他复合。

但这个时候的马丁受不了了,他不明白,马丁还是那个马丁,一点变化都没有,唯一的变化就是他的书现在赚钱了,大家对他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了。就连他看得很高的爱情,也是在所谓现实的社会里,无情地被碾压,曾经认为代表了知识和崇高的露丝,其实也不过是带着世俗偏狭观念的一份子。富有而万念俱灰的马丁用他的钱帮助了自己的朋友,也扶助了自己的姐姐,然后一个人踏上了航行,一个不注意,他跳进了海里,放弃了挣扎。

我是没想到马丁伊登会自杀的,但似乎倘若他不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这是他唯一的选择。看完整个故事之后,我急忙搜了一下杰克伦敦的生平,发现他40岁时死于吗啡过量——跟我想的一样。可能有非凡经历的作家都会很难平衡成名前后的差距吧,他们很难说服自己,那些人没有变,自己也没有变,倘若我一直是我,那之前和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大家态度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转变呢?

有作家梦的人很多,像马丁伊登,或者说像杰克伦敦这样能够很早就成名的作家,其实还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人真的就是在写作和退稿之间来回摆动,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会一鸣惊人,然后默默无闻到了最后,都没获得任何人的青睐。

我也是个有作家梦的人,想想我跟人家的差距,有个梦,可能就够了吧。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