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藏妙理 笔墨期神遇—当代山水名家2020新作欣赏
魏云飞1978年生于河北怀来,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客座教授,沧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人民网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河西区政协常委,国家“131”创新型人才,五个一批人才。
溪山藏妙理 笔墨期神遇
山水写生随感——魏云飞/文
(一)有感而发
山水写生,首先要有感而发,与自然沟通,和眼前乃至更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对自然造化要有虔诚恭敬之心,要将山水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当成老师就不会轻慢,当成朋友就不会疏远。
画画之人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一幅山水写生完成,却给人感觉很平淡,这其中原因不仅仅是单纯技法上的问题,而常常是因为我们在心境上不到位,直白的讲,就是:不了解所有描绘的对象,与对象形同陌生的路人,没有与其成为师友,缺乏沟通与融合,未能做到有感而发。
传统的山水写生,多为纪游式,画者在山水间饱览沃看,观察静思或目识心记,便是在与自然对话,宋人荆浩,元人黄公望好携纸笔骑驴游览山水,遇有古木,怪石即取纸笔描绘下来,凡此种种,无不是在体察自然,感受造化。
出入惟山鸟 54x33,5cm 2020年
(二)取景与布局
传统山水画的空间透视法具体表现为「三远法」、「以大观小法」,广泛的使用散点透视,可以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景物安排到同一画面,能在有限的尺幅中表现出无限的意趣来,依照古人「可居可游,可行可望」的观念,将不同角度,多个视点的景物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诗意的哲学的观照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画者和观者的审美要求,在具体画面上则表现为:主次得当,错落有致,大小相宜,云水往复,路桥隐现,气脉相通,尽得林泉之趣。
我们进行山水写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画者一般坐在相对固定的地方,作画时位置变化少,看到的景物是有透视效果的。写生现场的景物会有些不理想的布局,要么是树木的姿态,要么是屋房桥梁的位置,还会出现前景遮挡住中景的情况,这就要求画者在落笔前,多走动,多角度观察,在符合物理、物情、物态及最基本审美规律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表现位置。
传统山水布局,如「之」字形,「甲」字形,「由」字形等构图方法不能直接搬用到写生中,但其所遵循的「起承转合」「纵横隐现」「松紧疏密」等艺术规律依然适用。
独坐清溪静 逍遥弄落霞 54x33,5cm 2020年
(三)取舍问题
黄宾虹先生有言: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懂得此理,方可挥毫作画。
面对丰富的自然景物,初到写生地点,最好不要马上动笔,而应四处走走看看,先找找感觉,至少选择一个场景或一个角度坐下来,观察一番,然后再决定画什么内容,关键是所选的场景和内容应该是自己喜欢的,触动自己内心的,若感觉平淡的东西,往往会画不下去,或越画越没有底气,找不到感觉。
「取舍」二字背后是独到的眼光,敏锐地判断和果敢的行动,需要画者平心静气的去观察、判断、思考、联想、决定,「取舍」的要求也不仅是「要与不要」,这样简单的选择区分,更重要的是夸张或减弱到怎样的程度,达到最佳的画面表达效果。
一幅好的山水写生在取舍布局之后,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主体,陪衬和背景,秩序井然,主要重点之处,深入、具体、扎实,甚至可以夸张,比原来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还要突出,同时还需减弱陪衬色的其
寒江独钓 54x33,5cm 2020年
(四)关于笔墨与造型
狭义上的笔墨,是黄宾虹先生总结的「五笔七墨」,造型,则是山水画中山、石、云、树、溪、瀑、舟、桥等基本形态。
在对景写生实践中,要有用传统山水画的画理画法来对照印证自然的过程,传统的画理、画法皆源于生活,经历朝历代名家巨匠归纳、提炼、概括而成,我们在案头临摹中,对画理画法的学习掌握,要通过观察和写生来印证,才能更深入的体会理解传统画理、画法、笔墨、程式、符号,是自然物象结构的概括总结,理解共性后,在生活中,感受其,发现对象的个性特征。
自然界是丰富的,岩石、草木、溪泉、云烟,他们大小相向,高低错落,远近隐现,粗细变化,这些,需要画者运用笔墨的黑白,强弱,虚实,浓淡,疏密,徐疾等自身的节奏,立其形质,分其阴阳,在对自然的感受与发现中,去消化、掌握、丰富笔墨造型与意境的表达。
秋溪论道 54x33,5cm 2020年
到处皆诗境 一岭是梅花 54x33,5cm 2020年
东风何时至 已绿湖上山 54x33,5cm 2020年
独钓寒江雪 54x33,5cm 2020年
谷静秋泉响 54x33,5cm 2020年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