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海明威与文学、我与生活

2020-08-07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用一个故事,不着痕迹地概括人生,自己经历的,和所有人都在面对的。

记得上中学时第一次读《老人与海》,我对美国作家海明威几乎是顶礼膜拜,将之视为神级偶像。一是因为他居然只通过短短几万字的篇幅就塑造出一位坚强不屈的文学形象桑地亚哥,二是他居然能用这么短小精悍的小说夺回一枚诺贝尔文学奖牌来,要知道其他历届获奖者哪个不是靠着大部头才侥幸得中。两个“居然”,意味着不得了!

当我在疫情期间再读《老人与海》之后,感觉却大不一样。老渔夫桑地亚哥耐心熬过长达八十多天的等待,才等来自己期待的大鱼,经过三天的斗智斗勇收获一条巨型马林鱼后又遭遇了鲨鱼群的袭击。最后,筋疲力尽的老人只带回了鱼头、鱼尾和一副脊骨。海明威要表达的,不是曲折离奇的情节,不是高大恢弘的理念,只是“一个人可以被摧毁,却不能被打败”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海明威所写的,其实是他自己,是他的整个人生。

在加勒比海破落的渔村里,老人桑地亚哥颠沛流离一生,依旧家徒四壁,靠大海每天的恩赐维持生计。他没有家人没有财产,只有一位“忘年交”,另一位渔夫的小儿子马诺林每天当他捕鱼的助手,和他形影不离。在连续几十天抓不到大鱼后,大家都说桑地亚哥受到了诅咒,今后可能再也捕不到大鱼,连马诺林也被迫到别人的渔船上去帮工。

在某天的凌晨时分,老人静悄悄一个人出海,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这将是自己的最后一搏。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中,面对未知的一切,任何人都是无力渺小的,可是当桑地亚哥这位老人面对大海,却从不惧怕变幻莫测的自然之力,还亲切地称海为“她”。他安静地分析洋流,细心地观察鱼群,耐心地寻觅大鱼的踪迹,用自己早已沧桑老迈的躯体,独驾小船闯荡茫茫天海之间。

终于出现的大马林鱼对于桑迪亚哥而言,并不是什么奇迹,而他等待已久并要最终抓住的机遇。他就是这样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哪怕只有一点点运气也要拼上百倍的努力。虽然他的身体已经老迈,但他的灵魂和精神却经历了浴火重生,变得无坚不摧!

最难等可贵的,是小说的结尾。当那具硕大的马林鱼鱼骨被村民们围观惊叹时,桑地亚哥一个人悄悄走回了自己破旧的茅屋,如往常一样,带着满身的疲倦安静地睡着了。如此风轻云淡,如此平静自然,唯一的原因就在于,老人的勇敢顽强和坚韧只属于他自己,他从不需要别人的围观和赞赏,他只陶醉于自己和海洋的搏斗。甚至可以说,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不被常人理解,却足以取悦自己,进而身心舒畅,心安理得。

《老人与海》是作家海明威生命后期的代表作,从桑地亚哥职业生涯的失败开始写起,写老人的最后一搏,然后再以光荣的失败而结尾,整个故事都以“失败”为主题。但是,小说的大部分篇幅都在描述桑地亚哥捕获马林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人又是十足地掌握着所有的战机,把握住了所有的运气。所以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老人的失败绝不是懦夫卑劣者的失败,而是英雄的悲壮失败,他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命运。而老人最后淡然接受命运的描写,则意味着英雄的灵魂与现实世界实现了和解,老人至此无怨无悔。

作家海明威 来自网络

之所以做这样一番小说脉络的梳理,小编其实就是想证明,海明威的笔触,其实是在借助桑地亚哥的遭遇抒发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寻找自己生命的终极意义。作为一个出身于美国中西部农场的孩子,海明威自小就养成一种从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因而从不怕自己处于劣势逆境。青少年时期他作为志愿军参加了“一战”,在意大利战场身负重伤;青年时期他选择在巴黎成为驻站记者专栏作家,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最初的婚姻生活,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孩子的降生;中年时期,他作为著名的左翼文学家,毅然参加了以血腥混乱闻名的“西班牙内战”,全程目睹了那场人间浩劫,进而对整个世界产生了质疑。不仅仅是自己所信仰的事业,他在生活中也磕磕绊绊,先后几次结婚离婚。海明威的经历,就和老人桑地亚哥一样,经历了一生的颠沛流离,需要用勇气和坚强证明自己。

于是,步入老年的海明威写出了这部《老人与海》,而这个简短的故事,也是他在一生文学创作中的最后一搏。他让桑地亚哥这个人物经历了如此惨重的打击,经历难以言说的痛苦,无非是希望笔下这个人物能和自己心意相通,面部的每一道皱纹、身上的每一处伤疤都能沁入海明威的印迹,然后骄傲地站在天海之间说出自己毕生的信念,一个人可以被摧毁,却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用自己最擅长的白描手法表达了他想表达的全部理念。一次出海,就是一次人生,人总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拼命地努力,时而盲目,时而清醒。那些胜利的残骸美丽无用,拥有意义的只是人本身的改变和内心的信念和力量。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用一个故事,不着痕迹地概括人生,自己经历的,和所有人都在面对的。

我前后多次阅读《老人与海》,之所以观感不同,就在于人生的阅历,生活的经历在逐渐增多,我已经不再是读中学为高考整日忧虑的我,成了有家庭有职业的中年人。但生活依旧在继续,我和所有人一样,还在路上奔波。我们都会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不同,感受不同,但旅途终究是旅途,相对于那个必然的终点其实都会飘逝,变得无足轻重。既然这样,我们作为一名旅人,为何要计较纠结旅途中的各种不快和烦恼呢?经历这些不正是旅人的本份吗?

故事的结尾,“忘年交”马诺林一如既往地尊重桑地亚哥。尽管他也看到了那个硕大的马林鱼骨架,却不认为那是老人的失败。因为由始至终,他一直都认为老人就是成功的象征。

与其当一名自怨自艾、纠结彷徨的旅人,不如成为一名敢于抗争、敢于坚持的强者。我们无法主宰旅途上的所见所闻,却可以主宰自己的自信与富足。所谓失败与成功,无非是在世俗长期沉淀过程中众口一词的标准,突破这个标准,我们也就和桑地亚哥一样,为自己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标准,全新自我的生活,然后自得其乐,活得自由。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