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长苏打动了中国人,半泽直树打动了日本人——中日文化及职场的非正经讨论
作者:蒲小森,是一名中文系毕业转到哈佛读金融、专职从事投资的会计,ACCA资深会员、新加坡注册会计师协会ISCA会员
来源:经管之家,欢迎转载,欢迎分享。
封面图:梅长苏剧照,侵删
他,中国的梅长苏,背负着七万赤焰忠魂的惊天冤案,步步为营,惊才绝艳,终为7万亡魂成功洗冤,并以身死慷慨报国;他,日本的半泽直树,面对着冷酷的银行职员及父亲无奈上吊的惨剧,卧薪尝胆,精密计划,终于成功追回债款,并把杀父仇人成功拉下马,最终一尝夙愿为家人成功平反。他们同样为复仇而来,同样一路升级打怪,同样用智慧战胜黑暗。而他们的故事,更为我们昭示了不一样的中日文化及职场,今天,就让我们从“不正经”的角度来一场拆解,一探究竟。
最近,日本号称“平成最火剧”的半泽直树兄又“吼叫着”回来了。曲折的故事,复杂的经历,让大家感同身受。因为是职场剧,所以很多涉伙伴都会去关注一下,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半泽兄虽然有着一份东亚地区特有的儒雅男子气质,却总在扮演河东狮子。剧中,他不但对各路Boss们重复着:“以牙还牙,双倍奉还”,还落到实处:“给我跪下”。
图:日本银行业的梅长苏——半泽直树剧照,侵删
没看过的小伙伴,先在这里给大家脑补一下第一季的剧情:故事男一号半泽直树,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冷酷的银行职员大和田在父亲落难时背信中断贷款,导致父亲和一系列相关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父亲无奈之下上吊身亡。半泽进入了仇人银行,计划复仇。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之际,自己的顶头上司勾结外贼,放了坏账,却叫他顶包。半泽直树一路打怪,不仅成功追回债款,还狠狠打击上司和不良商家,直至把杀父仇人从行长大位第一候选人宝座上踢下来等一系列爽剧情节。
诚然,报仇天经地义。笔者作为职场人也有这种渴望,但是看到男主角“以牙还牙”实际行动时,却会莫名觉得他有点过头,又忍不住想起了中国版复仇神剧《琅琊榜》。其中男一号梅长苏可以说是庙堂上的半泽直树,而半泽直树是银行业的梅长苏。两人都背负着一段血债深仇,为了复仇,俩人都在所不惜,卷入了凶险诡谲的权力斗争之中。梅长苏不但一力斗倒一切奸佞,还迫使大Boss梁帝还所有冤死者清白,最后更为天下苍生捐躯战场。
虽然现实中不会有梅长苏和半泽直树,但是,大家在生活里都需要有那么一个人帮忙出口恶气,所以,梅长苏打动了中国人,半泽直树打动了日本人。翻过来说,日本同学看梅长苏有些可叹,作为中国人,我看半泽直树又有些心里关隘呢?!难道是报仇不重要?亦或者是态度也很重要?日本的半泽兄是咄咄逼人的,而中国的长苏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温润如玉,哪怕是跟靖王在雪地里争辩,又或者是跟梁帝最后摊牌时的激动,都是君子姿态。
笔者仿佛忽然看见一个灯泡亮了:日本和中国的文化有这样的大不同啊。除了态度不同外,半泽直树跟琅琊榜还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系统区别。
1.半泽直树剧中的每个人似乎都能一瞬间黑化,变化更大
在半泽直树剧里,正义化身的男主角可以为了实现复仇的目的,非常赤裸裸的去压迫更弱小的人,比如第一季里跟西大阪钢铁厂社长东山想好的陪酒女郎末树,结果当然是狠狠挨了一巴掌。
当然,剧中其他非反面人物也都可以一样直白的这么表示。比如当半泽兄通过和妻子聊天,发现自己干过了头,回头告诉末树,自己真心要帮助她的时候,末树也非常直接的说:“要好好利用半泽直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我,看得是心惊肉跳,觉得似乎过于激动了点。
坏人就跟不必说了,明睁眼楼的欺负人。虽然在职场上也遭受过些冷暖,但是都诧异话可以说得这么绝,人可以做的这么不留后路。
而梅长苏同学虽然也要利用别人,却还要以头抢地地悲鸣着、提前自己反省:“人的心越来越冷。”
2.半泽直树剧中伦理纲常简直是渗入骨髓,如同生活吃饭
在半泽的世界里,上下级和丈夫、妻子等不同的人物非常努力的维护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半泽直树的太太虽然个性活泼,却还要因为自己想出去打一个礼拜的工,非常敏感:觉得丈夫没有马上开口支持,就是有意见。而在《琅琊榜》的剧情里,梅长苏对飞流和手下的女工都态度极其可亲,简直可以用家人的态度相待。观众们都甘之如饴,不觉得不妥当。
细细想来,这是因为日本更注重“礼”的存在,而中国在文化上更注重“心”的存在。这话不是笔者发明的,是李泽厚先生说的:“中国都是‘仁’重于‘礼’,对内在心性的主动塑造和最求远重于对外在规范的严格遵循和适应。日本所致力的是……对行为规范、姿态仪容等礼文细节的决绝确立和严格执行,而并未去着重内在信心的塑造,特别是没有致力于各种意念、情欲具体的李新华和合理化,即道德化。”
这一点也从日本和中国大众文化里对英雄人物的追星运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根据几次调查,日本人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第一名都是织田信长。那么织田信长最常见的电视剧情节有:在家杀人和打仗杀人;但是他为人心怀慈悲、救助贫苦农民的事迹,基本没有一部影视作品表现。换句话说,日本人要求崇拜的是织田信长所谓的离经叛道的“第六天大魔王”形象。
而虽然中国人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排行榜众说纷纭,但是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骄外,诸葛亮一定名列前茅。诸葛亮是“智绝”,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又能以天下为己任。简单的说是梅长苏同学所效法的终极版本。
对英雄人物的喜好不同,很好的折射了中日文化的本质不同,或者说深层价值观的不同。荷兰学者霍夫斯坦认为,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共通的心里程序,及相同的社会经验,而且这种差异植根于人们的头脑当中,很难改变。具体说来体现为自外向内的四层,即:符号、英雄、利益和价值观。如果所认同的英雄形象不同,那么其内在的价值观也不同。
从织田信长和诸葛亮的偏向性,可以看出日本更多的是崇尚正面拼杀,而中国人喜欢蹲在家里动脑筋想办法、努力把胜利产生于不必正面硬碰硬的地方。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不爱打仗,日本却拿着刀跑来中国打打杀杀的原因,也解释中国男足为何就是没有进球意识,一遇到日本和韩国男足就倒下的原因。
但不是总说,“中日一衣带水”,“日本文化是从中华传统文明中衍生的”吗?更甚者,日本和一些中国学者都说日本才是真正的中华文明继承人。那么,那么何以日本会跟中国走上如此不同的道路呢?
思考1:是物理差异决定精神差异吗?
有人在网上贴出中国和日本在民族构成、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方面的不同,进而提出日本因为处于地震带上有危机意识,所以爱喊打喊杀。但是其他处于地震带上的地区并没有同样出现这样的特征,比如新西兰。
思考2:是近代历史的差异决定的价值观差异吗?
学术界的一个提法是日本从近代开始从一些不同的层面超越中国。比如说荻生徂徠以来日本学术界积极反思中国的“心学”,认为中国文化以私德代替公共道德是不切实际,并提出通过外部的礼仪最终强化内心道德的概念。日本教育史学家辻本雅史总结为通过模仿和反复演练,进而养成必要的公共道德习惯。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日本社会秩序井然,商品质量高,都充分体现了外部的礼不断强化进而实现内心素质的提高。因此,是不是有扶危济困的内在精神要求,并不重要,所以以气势欺压其他人都是需要得到赞扬的。甚至不少人说,在日本,以德报怨并非美德,而是可笑。
但是深想一下,事实却不完全是这样的。日本福岛核辐射泄漏、日本向大海里排放核辐射污染物,以及日本爆出夏普造假大案等,显示这种外部礼仪强化并没有真正如理论界预期的那样,生出内在的道德品质的坚韧来。更形象的说,日本的礼仪如同东洋武士刀,毫不留情的锋利和实用,半泽直树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这一点。站在这个层面上说,到底半泽是不是正义的一方,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他挂着男主角这块外部招牌,就应该无往而不胜。剧情中的胜利也都是因为男一号的外部设定而决定的。
而中国呢?虽然中国总能听见各种造假案,但是中国人却有着非常强大且不能突破的集体道德观。举个正面例子,在日本侵华失败后,有民国高级将领可以和日本军队正面血拼,下了战场也还保护日军家属不被侵害,又有老百姓自发救助日本孤儿。反面的例子,如果有人当众说某某是“为富不仁”、“欺负小孩打老头”这种“小” 恶,那么这个某某是无论如何要跟批评他的人拼了的。因为即使某某内心的良知也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务必不能被人揭发。正是这种心底最深处的不忍,给了中国一只落地不碎的垫子,不太实用,但是关键时刻总能救命。好像中国人喜欢的玉,不能割玻璃,不能捣蒜,但是看着心情特别好,让人延年益寿。
所以,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老是非常“中正”的几千年如一日的继续在家里“盘算“,跟家里人乐此不疲的翻腾着。比如,《琅琊榜》里的大反派梁帝。在梅长苏和他摊牌的时候,他都有真心实意忏悔的一刻啊。他想起了他的妹妹,家人的温暖,终于从冰冷的孤家寡人,又重新活回了一个人。最后还获得了一个极好的谥号:昭文。
因此,正是不同的文化基因,带来了不同的职场现象。而每每观剧之后,这些基于社会、文化、历史的东西,总是让我们思之深深,在几番思考的吞吐后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https://kknews.cc/history/eozjxny.html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j6q333p.html
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8zan99e.html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737858/
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27/-cckxQ5-4ww5K1aT3cSsg-g0.jpg
韩东育《中日两国道德文化的形态比较》,《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2002年第6号
宋馨华《中日文化差异对比分析》下关市立大学论文集 2018.9 第62卷第2号
5年,经管之家公众号6500篇文章,
这里是丰富而全面的经管知识库+财经百宝箱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