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诸葛亮的“七字识人”,教你看透世间人

2020-08-11

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作者 | 一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世事千变,人心万变,人性不变。

一代谋圣,千古流芳,纵横政坛,亦擅观人。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流传1000多年的“识人七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简言之,考察一个人“志、变、识、勇、性、廉、信”这七个方面,即可知其全貌。

01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一个人的是非观,可以反映出他的志向所在。

比如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你为什么读书?

有人回答:“为了考出好成绩,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

林语堂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 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而当年14岁的周恩来,铿锵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令所有人振奋。

《庄子》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志向,没有对错,只有大小。重要的是坚定立场,坚持原则,坚定底线。

一个经常颠倒是非或者墙头草两边倒的人,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02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想考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或者思维方式,就看他如果应对困难。

清朝年间,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

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到何为“老头子”。

众人吓得胆颤心寒,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音落,乾隆帝转怒为喜。

善辩者思维敏捷,有转危为安之能,可担任需要巧劲儿的任务,临危不惧,事半功倍。

03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遇事问策,可以了解他的见识水平,看他是运筹帷幄,还是胸无点墨。

有个学生想出国留学,父母去请教清华大学的宁向东教授:去哪个国家好?读哪所名校?什么专业含金量最高?

万万没想到,宁教授说:出国嘛,千万别把上课太当回事儿!重要的是旅行,与人接触、交谈,到处去看看。

宁教授说,听了他的话,可怜的孩子当时就崩溃了,完全不知所措。

见识不同,格局不同,看的层面也就不同,提出的想法更是不同。

04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想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有勇气,就看他遭遇困难的时候。

亚里士多德说:愚勇的人当危难未来之时,激昂急躁,情不自禁,而在危难之事临头时又销声匿迹,热血冰销。

而真正的勇士就是对任何事都有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心无旁骛的人。

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难而退,得过且过。

害怕困难只是本能,直面困境才是本事。

05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常言道,酒品看人品,话虽绝对,也能一叶知秋。

人生在世,总会藏两把刷子,但是酒精,是让人卸下面具,体现真我的利器。

酒后无德的人,撒泼、耍酒疯、满嘴牢骚、行为狂乱,小人得志,此类人定要慎交。

醉酒后只是淡定睡觉的人,平时大多活得洒脱、坦然、真实,安全系数高,可适当交往。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是很管用的“识人法”。

06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在利益面前,可以看考察出一个人的节操与底线。

佛教所谓五毒心:贪、嗔、痴、慢、疑。贪心居首,从古至今,以利诱人的例子何其多。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说:“黑夜无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人是否正义清廉,用钱试一试就知道了。

07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托人办事时,可以观察他是否讲求信义,言行一致。

诚信是每个人的“第二身份证”。

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对经过的渔夫喊:“我是大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获救后,商人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指责他出尔反尔,他回答:你一个打渔的能赚多少钱,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原地翻船。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被淹死了。

程颐有言: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一个人能否在社会立稳脚跟,站得多稳,与他能否信守承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曾国藩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可见知人识人的重要性。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适用至今,乃大智慧也!若能活学活用,在生活和工作将大获裨益。

作者:一翁,情钟文学,捕捉生活,一寸方心弘扬传统文化,一隅笔墨传递时代力量。转载联系南师国学堂(NHJGXZH)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