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西安市长安区:王莽“木兰摇”——“非遗”保护的良好范例

Image 2020-08-12

央广网西安8月11日消息(记者刘涛 通讯员杨凯)织布作为古代女子重要的生产手段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关中粗布纺织技术便是其中一支。西安市长安区王莽小峪非遗乡集中就有这样一家名为木兰摇的关中粗布纺织作坊,让多年不见的传统粗布纺织这一“非遗”项目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是我国古代名诗《木兰辞》的开头两句,描述了南北朝时期巾帼英雄花木兰在替父从军前当窗织布的场景,可谓是家喻户晓。诗中描绘的手工织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古代女子重要的劳动生产方式,但随着近现代工业生产进入我国,这种传统手工生产方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手工纺织几乎在农村消失了。


2015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种传统纺织文化,并推进乡村业态更新,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引进了由富平县张永宁女士创办的“木兰摇”关中粗布纺织作坊。多年以来,她不但使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得以恢复和发展,也成功地让其粗布纺织产品打入市场,走出了一条传统“非遗”技艺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路,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张永宁的手工织布技艺来自于她的外婆——88岁的侯彩霞,一位自幼学习关中粗布纺织技艺的老人。为了更好地传承这种古老的民间技艺,张永宁在作坊里专门展示了手工织布的全部流程,从采棉、纺线、上机布,到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拴布、织布、了机等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显示出传统工艺中蕴含的聪明才智与劳动艰辛。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遗”保护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但如何解决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生存问题,一直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难题。“木兰摇”的出现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思路。首先,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绿色、环保、自然”生活的追求,过去的粗布织品重新受到青睐,“木兰摇”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并及时适应了这种新的趋势。其次,“木兰摇”不是简单复原老工艺、老产品,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变,使织品色彩更丰富,手感更舒适,产品形式更多样,使传统工艺更加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