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每个麻瓜的青春里都有一个哈利波特

Image 2020-08-14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4K修复3D版8月14日上映 寻找哈利·波特三人组

  每个麻瓜的青春里都有一个哈利波特

  7月31日他刚刚度过40岁生日

  为庆祝《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引进中国20周年,根据J.K.罗琳畅销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改编的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推出全新4K修复3D版,将于8月14日登陆全国院线,中国也是全球首个上映这一新版本的国家。

  哈利·波特已经被影迷和书迷们视为了自己现实成长的一部分,7月31日是哈利·波特的生日,粉丝和网友第一时间为他庆祝生日,微博话题“哈利·波特40岁”毫无悬念地登上热搜榜。尽管时光飞逝,哈利也已进入不惑之年,但在人们心目中,他依旧是那个戴着圆形眼镜、头顶闪电疤痕的传奇人物。

  电影《哈利·波特》系列取得巨大成功,把哈利·波特、赫敏、罗恩三人组演活的小演员们功不可没。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三位主演如今早已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发展,但不管他们演了多少角色,粉丝们始终以哈利·波特、赫敏、罗恩来称呼他们,这个称呼仿佛是在叫自己身边的小伙伴。

  丹尼尔的父母最开始不想让儿子演哈利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年11月16日在美国上映,为了寻找合适的小演员,剧组可谓煞费苦心。当年,英国电影圈有种说法,“整个伦敦的孩子都去面试哈利·波特了”。

  制片人海曼和《哈利·波特》的选角导演从1999年开始就一直在试镜有希望的小演员,通过电话和广告公开选角,他们已经面试了成千上万的孩子,仍然没有找到完美的哈利。到了2000年3月,导演克里斯·哥伦布已经进入拍摄前期的准备工作,然而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依旧悬而未决。

  对于小演员的选择标准,海曼的条件是:“我们想要一个既有探索欲又有好奇心的人,一个经历过生活和痛苦的人;一个有着孩童身体却有成熟灵魂的人。他需要非常亲和慷慨,有良好的判断力。哈利不擅长学术研究,他也有缺点。这正是他如此有魅力、如此真性情的原因——他不是完美的。哈利有一种普通人的品质,但他能做大事。他让我们都相信魔法可能存在。”

  导演哥伦布看到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主演的《大卫·科波菲尔》,认为这就是他要找的哈利·波特,可是丹尼尔的父母却不愿意让孩子去拍,因为他们不愿意孩子去好莱坞拍戏那么长时间。

  几个月后事情却突然出现了转机。一天,海曼和编剧史蒂夫·克洛夫斯决定去剧院看场戏,结果遇到了丹尼尔的父亲艾伦·雷德克里夫:“我当时就被他身边坐着的小孩的神情打动了,中场休息时,艾伦给我介绍说这是他的孩子丹尼尔。我顿时觉得哈利·波特的人选柳暗花明,整场戏的后半部分,我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当天雷德克里夫一家在我没找到机会和他们谈之前就离开了。我一夜未眠,直到第二天一早拨通了艾伦的电话。”

  再次收到想让丹尼尔出演哈利·波特的邀约,雷德克里夫夫妇依旧很谨慎。哥伦布说:“雷德克里夫夫妇非常清楚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为了孩子,他们不会轻易做决定。我们向他们明确表示,我们会保护好他们的儿子。我们从一开始就认定,丹尼尔就是哈利·波特的最佳人选。他有一种魔力,有一个11岁孩子身上非常罕见的深度和阴暗,还有一种我在其他同龄孩子身上看不到的智慧。在给罗琳寄去丹尼尔的拍摄测试材料后,我们就知道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因为罗琳的回复大意是‘我觉得我终于和失散多年的儿子团聚了’。”

  其实几个月前,11岁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就从学校朋友那里听到消息,说这个受欢迎的角色正在举行试镜,但他当时并没抱太大希望,“我想,有成千上万的男孩参与试镜,我知道我不会成功的。”

  但在经过几轮试镜和那次决定命运的拍摄测试后,丹尼尔终于接到了改变他一生的电话。“电话铃响的时候,我在洗澡,正和妈妈说着话,爸爸走了进来,告诉我得到了这个角色。”丹尼尔兴奋地回忆道,“我太高兴了,大哭了一场!那天晚上我凌晨两点醒过来,然后我去问爸爸妈妈‘这是真的吗?我是不是在做梦呀?’我实在是太激动了!”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用10年时间塑造了史上经典的哈利·波特角色,而之后,又用了近10年的时间在努力摆脱哈利·波特给他的标签,这个角色于他而言,是幸运也是不幸。

  赫敏的扮演者是三个小伙伴中最先确定的演员

  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森是三个小伙伴中最先确定的演员。父母都是牛津高材生的艾玛虽说没有什么表演经历,却从骨子里透着与赫敏相似的特质——旺盛的求知欲、要强、有一颗纯粹的心。

  对艾玛·沃森来说,出演赫敏·格兰杰的机会是她几年来在校园话剧里表演、唱跳生涯的巅峰。“读小说的时候,我就觉得扮演赫敏这个角色会很棒,”沃森说,“但我得参加很多试镜,它不是件容易的事。然后有一天,我和鲁伯特坐在大卫·海曼的办公室里,他们简单地告诉我们,我们得到了那个角色。我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他们大概有五分钟!”

  沃森概述了她和赫敏的一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不像赫敏,我从来都不是班上的尖子生。事实上,恰恰相反!相似的点则是我也很专横,我的弟弟会因此受点苦。”

  而在告别《哈利·波特》之后,艾玛·沃森也是三人中在演员之路上发展最好的一位。

  鲁伯特·格林特和罗恩能产生共鸣

  扮演罗恩的鲁伯特·格林特与罗恩一样天生红发,来自一个大家庭,他是家中的老大,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格林特在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档儿童新闻节目中,得知正在为罗恩寻找演员,格林特就寄了一份表格和一张照片,一个月过去了,毫无回音。“后来我在这个新闻节目的网站上发现有个男孩发了一段自己读剧本片段的视频。所以我也做了一个视频,把它发过去,然后就得到了试镜机会!”

  除了学校演出外,鲁伯特·格林特此前没有任何专业表演经验,但这位自称是“史上头号哈迷”的男孩非常想扮演罗恩这个角色。格林特说:“罗恩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我能和他产生共鸣。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我知道在大家庭里长大是什么滋味。我现在还会收到哥哥们的旧衣服!”

  导演哥伦布说:“我们很快就爱上了鲁伯特·格林特,他非常有趣,给人一种无法言说的温暖。当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丹尼尔、鲁伯特和艾玛在一起时,他们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特别来电。我们知道我们找到了完美的三人组。”

  罗琳给哈利·波特的出生日期写的是1980年7月31日,刚过完生日的哈利·波特如今已是个40岁的中年男(也许还成了油腻男),连巫师都会老,何况我们普通的麻瓜,所以只能感叹青春一去不复返,满满的胶原蛋白也随着似水年华流失了。

  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文版在英国出版面世,中文版于2000年面世,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2年1月2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2011年8月4日上映,这样算下来,《哈利·波特》小说和电影系列陪伴我们至今已20年。

  人的一生中,能有几个20年?陪伴20年的朋友更是寥寥可数,而哈利·波特就是我们最为珍惜的青春时期的伙伴。

  哈利·波特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他从一个毫不起眼且受歧视,没有家庭温暖的孤儿开始,逐渐成为勇敢、善良的勇士,成长轨迹堪称励志,哈利·波特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无法成为哈利·波特那样的巫师,却可以有哈利·波特的品质,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从哈利·波特11岁时,我们就认识他了,那个额头上有道闪电伤疤的瘦小男孩,我们和他一起进入了神奇的魔法世界,认识了邓布利多教授、斯内普、海格,认识了好朋友罗恩、赫敏,小精灵多比,知道了飞天扫帚、魁地奇和那些神奇的咒语以及可怕的摄魂怪、食死徒。

  而除了这些,魔法世界同人类世界一样,有爱恨情仇、生离死别,贪嗔痴慢疑,也正是这些人性所具备的最基本特质,所以,我们才能和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度过青春一起成长。

  哈利·波特的故事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每个人身上也多少都有他的影子,在魔法世界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我们更多的是被魔法世界里的人和魔法世界里的故事感动。

  古龙在《七种武器》中曾以武器讲述了七个道理,包括笑、信心、勇气等,这样说来,《哈利·波特》中也有五种武器。

  武器一:爱

  爱是战无不胜的力量,爱是这个宇宙最为神秘强大的力量,也因此,因为母爱的伟大,哈利·波特居然可以在伏地魔手下侥幸活下来。在危难之际,父母也会给予哈利·波特力量,让他最终可以击败摄魂怪,击败伏地魔。就像邓布利多所说:“被一个人这样深深地爱过,尽管那个爱我们的人已经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

  也正是因为对哈利·波特母亲莉莉的爱,让斯内普可以忍辱负重“无间道”那么多年。

  武器二:牺牲

  斯内普、小天狼星和多比都是因为爱哈利·波特,为保护他而牺牲掉了生命,哈利·波特刚与教父小天狼星相认没多久,就失去了这个一直关心他的亲人,而多比作为家养小精灵,在哈利·波特那里找到了生命的尊严,找到了友谊,他们的死绝对是两大催泪情节。

  罗琳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毫不避及死亡,就算是在魔法世界,魔法师们也无法死而复生。斯内普的死,赋予了哈利·波特最终能战胜伏地魔的力量,“I'm ready to die”,当哈利真正地接受了死亡,死又转化为绝地的生,爱也化为创造奇迹的力量。

  武器三:勇气

  从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茨之后,他的生活就充满了冒险与挑战,其间他有软弱、退缩,对他而言,最可怕的或许不是伏地魔,而是摄魂怪。

  摄魂怪披着一件斗篷,像水里泡烂的淤泥,有着结痂的手掌,全身腐朽。它们吞噬周围环境里的安宁、希望和快乐。一旦接近摄魂怪,一切美妙的感觉、一切快乐的回忆,都会从你的身体里被吸走,摄魂怪的兜帽下面的“嘴”会吸去人们的灵魂。哈利害怕摄魂怪,因为摄魂怪使他听到了母亲死去时的惨叫声。

  卢平教授安慰哈利说:“这和软弱没有关系,摄魂怪能如此严重地影响你,是因为你过去的经历中有其他人没有经历过的恐惧。……而发生在你身上的糟糕的事情,哈利,足够让任何一个人从扫帚上摔下来。”

  同样,我们每个人可能心中都有害怕的摄魂怪,你越害怕它越开心,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像哈利·波特那样硬着头皮鼓起勇气,人生漫漫,必须让自己努力勇敢一点。

  武器四:友谊

  哈利·波特虽然是主角,可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罗恩和赫敏这两个始终陪伴他的好朋友,所以,他才可以一关一关通过,最终降魔成功。赫敏就曾总结说:“除了死读书,再靠一点小聪明之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友谊和勇气。”

  邓布利多也说:“只有团结才会强大,如果分裂,便不堪一击。我们要表现出牢不可破的友谊和信任。只要我们目标一致、敞开心胸,习惯和语言的差异都不会成为障碍。”

  哈利·波特和朋友们的友谊也是经历了考验,他们也会有意见不合闹矛盾的时候,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但在困难面前,赫敏说得很简单:“哈利,你需要我们。”

  三个人取长补短同生共死,最终一起完成了任务,友谊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让孤独的伏地魔最终必然失败,就像哈利所说:“你才软弱……你永远不懂爱,也不懂友谊。我为你感到可悲。”

  武器五:选择

  人的一生充满选择,《哈利·波特》也是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所以邓布利多说:“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选择。”

  从一开始要被分学院,哈利就面临选择,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斯莱特林四个学院,他究竟去格兰芬多还是斯莱特林?选择斯莱特林的话,哈利可能就是另一个伏地魔了。

  而伏地魔选择了杀死哈利,而不是纳威;邓布利多选择了信任斯内普;罗恩和赫敏选择了和哈利做朋友……

  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十年间,《哈利·波特》的故事也从青春片逐渐走向了暗黑的成人世界,长大成人的哈利·波特站在了伏地魔的面前,生死旦夕之间,两人的命运如魔方一般疯狂扭转。

  一切都是选择的结果,伏地魔选择了成为伏地魔,邓布利多不完美,但是他选择成为了邓布利多,哈利·波特选择成为了哈利·波特。

  邓布利多说:“关于童话,关于爱,忠诚和单纯,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超越任何魔法的力量。”这意味着,你选择相信这些,你就获取了这种超越魔法的力量。

  《哈利·波特》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我们的青春也已经落幕,不过偶尔还会搅动冥想盆,看看我们的青春,当然,青春的影像里一定会有哈利·波特。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