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可以参照《格言联璧》中的2句话
文章作者:琢磨君
自古至今,君子和小人,都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因为有的人遵守仁义道德,有的人则对仁义道德嗤之以鼻。
比如说,道家始祖老子认为“天地不仁”,所谓仁义,只不过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仁义道德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
但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认为:“圣人书籍的思想精髓是宣扬仁义的。”他还根据道德标准,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论语》里“君子”一共出现了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由此可见,孔子是十分推崇君子,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而鄙视小人和小人行为。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呢?晚清学者金缨在《格言联璧》中总结了2句识人口诀,谈到了君子和小人的明显区别,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1、君子对上恭敬,对下谦和;小人对上谄媚,对下傲慢;
《格言联璧》中说:“君子之事上也,也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君子对待上司,一定是忠诚而恭敬的;接待下属,必然是谦虚而和悦的。小人对待上司,一定是奉承而献媚的;对待下属,必然是傲慢而残酷的。
《礼记》中说:“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庄重恭敬让人一天天强大,而安逸放纵会让人一天天苟且怠惰。君子待人庄敬,能够真诚待人,又虚怀若谷,所以说君子是对上恭敬,对下谦和。
如此这般,君子既可以因为毕恭毕敬的态度而赢得领导赏识,有可以因为谦虚随和的态度而获得老百姓的爱戴。这就是圣贤孟子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人属于人见人爱,人缘好,口碑好。
反之,小人内心缺乏仁爱思想,比较势利眼,喜欢欺软怕硬,骄而不泰。他们看见比自己强大的人,就低眉顺眼,想方设法讨好巴结;看见不如自己的人,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傲慢无礼,显得很没有素养。
越是在利益场上,小人的嘴脸越是暴露无遗。比如说,职场上的小人,喜欢拍领导马屁,想尽办法献媚,但对待同事和下属的时候,又马上换了一张傲慢无礼的面孔。“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老祖宗的俗语,很能看出小人趋利避害、嫌贫爱富的真面目。
五代不倒翁宰相在《小人经》中写道:“君子悦下,小人悦上”,君子使下层百姓喜悦,小人喜欢取悦上层领导。由此可见,君子眼中都是仁义道德,所以做人做事合乎礼仪,尊敬领导,爱护下手;而小人眼中都是利益物欲,总是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才相和恶人相。
2、小人忘恩,君子报恩;
《格言联璧》中说:“小人专望受人恩,受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小人专门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后就忘;君子则不轻易受人恩惠,若受恩于人,则必定想法图报。
晚清名臣曾国藩也说过与之相似的话——“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的思想还是比较符合古人所说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且他在30岁时立志学做圣贤。
其实,以上两句话都是在告诉人们:小人喜欢得到恩惠好处,但是丝毫不懂得感恩,甚至是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小人做事情,丝毫不顾及良心上是否过不过得去,而是简单地趋利避害,见利忘义;用得着的时候,苦苦央求;用不着的时候,一脚踹开,丝毫不讲情面。
但是君子不一样,知道人情难还,所以不会轻易张开求人,如果逼不得已求人帮忙了,又会发自内心感谢,想方设法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帮过自己的“恩人”。懂得感恩的人,人品更加端正,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那些苦苦哀求,后面又恩将仇报的人,就是属于典型的小人。生活中,有的人向朋友借钱时,装得很可怜很着急,钱到手后,一点也不着急还钱,真是“借钱时是孙子,还钱时是大爷”,这种人也是属于小人。
其实,东汉末年名将吕布也是属于典型的忘恩负义之小人,他每次在危难之际投靠他人,等到自己羽翼丰满后,恩将仇报,干掉了自己的恩人。比如,先是丁原赏识重用吕布,但吕布杀了丁原而投靠董卓;后来吕布又杀了义父董卓,与司徒王允勾结;后又被董卓旧部击败,转而投奔了徐州的刘备。
刘备好心收留吕布,吕布却趁着刘备与袁术作战之际,偷袭夺取了刘备的后方大本营徐州。所以说,吕布反反复复,变来变去,属于小人。难怪曹操会如此评价吕布:"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相反,士为知己者死,君子舍生取义,韩信一饭千金等等正面例子,都是属于君子懂得感恩的表现,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所以说,与人相处,看一个人懂不懂得感恩,就可以辨别是君子是小人。
结语:
孔子的弟子问:“什么是智慧?”孔子答:“知人”。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民间还有句俗语叫:“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由此可见,我们要想让自己更加智慧,应该在知人、识人方面多下点功夫,特别是识别一个人的人品好坏:是君子,还是小人。记住《格言联璧》中的以上2句识人口诀,可以教你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