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陶瓷文化,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色而著称于世的清代雍正瓷器

Image 2020-08-16

【窑变釉弦纹瓶】

清雍正/高25.3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11.7厘米

瓶盘口,细长颈,扁圆腹,圈足外撇。通体施窑变釉,釉面光亮,釉中参杂红、紫、蓝、月白等色。颈中部凸起弦纹5道,肩部凸起弦纹2道。圈足内所施酱色釉地上有不规则的绿色釉斑。外底中心阴刻篆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

窑变釉是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在仿钧釉基础上所繁衍出的一个新品种。因其釉料中同时含有铜、铁、锰、钴、钛等多种金属元素,故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后,多种金属离子同时发色,致使各种釉色相互交融后,斑驳陆离,蔚为壮观。此器造型端庄沉稳,釉色变化丰富,釉中的红、蓝二色流淌自然,似升腾的火焰,分别被称作“火焰红”、“火焰青”。

【炉钧釉莲蓬口瓶】

清雍正/高32.2厘米口径3.5厘米足10厘米

壶口部呈莲蓬形,细长颈,溜肩,圆腹,圈足。肩部对称置塑贴铺首。颈中部凸起弦纹一道。通体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炉钧釉,釉质凝厚,釉中暗红、蓝、紫、淡绿、月白等色交融在一起,垂流自然,形成各种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色彩斑驳,像孔雀羽毛一样美丽。外底釉下署阴刻篆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

炉钧釉瓷器创烧于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像此瓶釉中掺杂暗红色斑者,其红色并不鲜艳,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俗称“高粱红”这种炉钧釉被称作“荤炉钧”,而不带高粱红色斑的炉钧釉,被称作“素炉钧”。

【淡黄釉瓶】

清雍正/高14.6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1.7厘米

瓶撇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敛,圈足。通体内外及圈足内均施淡黄釉。外底暗刻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淡黄釉瓷器创烧于清代雍正时期,其着剂为三氧化二锑(Sb2O3),由于其釉色比以氧化铁(Fe2O3)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淡黄釉”。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或柠檬黄色,故又称“蛋黄釉”或“柠檬黄釉”。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1682~1756)撰《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这是因为雍正六年以前的锑黄系从欧洲进口。雍正淡黄釉瓷器的造型多为小件的瓶、盘、碗、杯、碟等,小巧的形体配以淡雅的釉色,颇显俊秀典雅,相得益彰。

清代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色而著称于世。从这件小瓶的形体来看,它是由康熙时的柳叶瓶演变而来,其娇美之形体,恬静之釉质,集中体现了雍正官窑瓷器追求文雅精细的的艺术格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