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晚清民间“四大藏书楼”,解谜我国古代的“十一仓”

2020-08-20

最近的热播剧《盗墓笔记·重启》中,十一仓的规模宏大且宝贝众多,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故事中的十一仓属于老九门的专用仓库,其中收藏九门各代存入的古代奇珍异宝无数,令我们非常向往。

那么,在历史实际中,在晚清民国那个动荡的年代,究竟有没有大型的民间“藏宝阁”呢?它们又都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晚清,私人藏书家中有著名的“南瞿北杨”。江苏常熟瞿绍基建有“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以增建有“海源楼”,此二楼与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为晚清四大藏书楼。它们不仅仅藏有很多珍贵的古籍善本,还藏有无数宝贵的古董文玩。

(一)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坐落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区中心。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是由常熟古里籍人氏瞿绍基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乾隆年间,为瞿氏住宅。1792年,瞿氏后代瞿绍基定居古里后,取“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意,将靠东四进院落的后两进藏书楼取名为“恬裕斋”。清同治十三(1874)年,因避光绪帝载恬之讳改称“敦裕堂”。绍基与子镛收藏到铁琴1张、铜剑1把后,即把铁琴铜剑放于后楼,并将藏书楼改称为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的收藏过程历经200年,五世传承,藏品非常丰富。解放后,该楼由国家收管,1982年11月,为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海源楼

海源楼位于广东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始建于中华民国6年(1917),为杨潮荣在马来西亚经商兼做“水客”赚来巨款所建,用于珍藏杨氏所藏古书文物。1991年曾重修。坐东北向西南,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作品,外形欧式,内为中式。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高三层,前后均有宽敞的走廊,柱子有方有圆。大门设计为欧洲教堂风格,屋顶继承了客家民居传统建筑特点,呈“人字形”,二、三楼墙面均有精美的灰塑、彩画,室内为木构件组成。海源楼于2013年被公布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八千卷楼

八千卷楼是清代望族丁氏的藏书楼,位于浙江杭州。丁国典建藏书楼,命名为“八千卷楼”。清咸丰十一年(1861)该楼毁于兵燹。丁国典之孙丁丙沿用楼名将其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八千卷楼除有宋本40种左右、元本约百种之外,明刻精本、《四库全书》底本、 名人稿本和校本 、日本和朝鲜所刻汉文古籍等较多,是其藏书的主要特色 ,而且其中很多都曾为明清藏书家所递藏。光绪三十四年(1908)丁氏后人将全部藏书低价售予江南图书馆,后藏南京图书馆,该馆辟专库贮藏,完好无损。

(四)皕宋楼

皕宋楼是清末陆心源的藏书楼之一。以皕(音bì)宋为楼名,意谓内藏宋刻本有 200种之多,但实际不及此数。陆氏藏书多得自上海郁松年宜稼堂,其中大部分为汪士钟艺芸书舍所收乾嘉时苏州黄丕烈士礼居、周锡瓒水月亭、袁廷梼五砚楼、顾之逵小读书堆等四大家之旧藏。

陆心源的藏书尤其以宋、元版本数量之众、价值之高,在海内无与伦比,为世人所瞩目。陆心源去世后,其子陆树藩因经商失败,在1907年将其家中最精华的大部分藏书售予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消息传出,国内学子及藏书界极为感慨和震动,全国学术界为之震惊。著作《书舶庸谭》的董康说:“古芬未坠,异域长归,反不如台城之炬、绛云之烬,魂魄犹长守故都”,称“皕宋楼事件”,静嘉堂文库则因之成为国际汉学重镇。该文库共有十八种古籍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而陆心源之宋元版藏书就占十六部之多,由此可见皕宋楼藏书的文献价值。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