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究竟在批评谁?小学生纠正了专家的意见

Image 2020-08-22

为了和“诗圣”杜甫区别开来,诗人杜牧有了一个很可爱的称号:小杜。

然而,杜牧的志向却异常远大,从小立志报效国家。他也是一位少年英才,还未成年之时就开始关心国家大事。

他20岁的时候就已博古通今,时常发表关于政治军事的观点;等到23岁之时,他已经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25岁则因为一首《感怀诗》切中藩镇问题的要害,从此名满天下;26岁的杜牧终于进士及第,此后十年平步青云,一路高升。

但是天下大势却没有伴随着杜牧的升迁而越加昌盛,反而逐渐走向没落。因为对摇摇欲坠的唐王朝无比忧虑,杜牧夜游秦淮河,看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不免触景生情,想起当权者的荒淫无度、平民百姓的麻痹懒散,一时间感慨万千,所以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泊秦淮》。

泊秦淮

唐代: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借古讽今,寓意深远,构思精巧,被不少名家大师奉为“绝唱”。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诗词却有很多人没有理解正确,其中还包括进行诗词研究的专家。

诗词的前半段描写的是秦淮河沿岸的美丽夜景。月光如水,烟雾迷蒙,白天忙忙碌碌的船只现在都停靠在了岸边的酒家,一派宁静安逸的景象。

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热闹的地方,游人络绎不绝,经济异常发达,所以相对而言这里的人们都过着富足舒适的生活。

杜牧看到这样的景象并没有为之欣喜,反而生出了无限惆怅与悲愤,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首先需要准确理解两个问题:一是“商女”指的究竟是谁?二是杜牧写这首诗究竟在批评谁?

首先,很多人以为“商女”指的是商朝的女人,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

古人文人通常都有喜好音律的习惯,所以逐渐确立了“宫、商、角、徵、羽”这五个传统的声调,在词曲演唱之时使用。

所以这里的“商女”其实指的是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与历史朝代并没有关系,只是一种人物形象而已。

其次,那么杜牧是责备“商女”没有家国情怀吗?在有一个线下读书会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孩子纠正现代诗人的意见并给出了正确答案。

读书会在一个二线城市每月定期举行,因为是分享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所以很多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希望借此对孩子进行文化熏陶。

这次读书会主要是分享诗词赏析的内容,有一位现代诗人分享的正好是杜牧的诗词集,当时当他讲到《泊秦淮》这首诗的时候围坐一圈的人却开始窃窃私语。

因为这位诗人说了这样一段话:“杜牧听到歌女还在吟唱《玉树后庭花》,丝毫没有国家荣辱之心,实在让人心寒……”

还没有说完,其中一位读者的孩子就站起来打断了这位诗人,小孩子说:“叔叔,您这么解释是不对的。”当大人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小孩子之时,他又接着说:“杜牧应该不是责怪‘商女’,其实他是批评那些官僚贵族,因为‘商女’唱什么曲子都是由他们决定的。”

听到小孩子这样说,在场的大人几乎全部都开始鼓掌,不得不说小孩子能有这样的理解实在难能可贵,而他说的也准确无误。

《玉树后庭花》一直被视为“亡国之音”,南朝陈后主就是因为终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才导致国破家亡,所以杜牧其实是在借此讽刺晚唐权贵寻欢作乐、不思进取的行为,也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诗人将批评的矛头直指醉生梦死的达官显贵,深感自己身负天下安危却无能为力,一时间悲愤、无奈、凄凉、惋惜等等情感涌上心头。

如果长此以往,唐王朝又要重蹈覆辙,大唐盛世也将不复存在,杜牧不希望历史的悲剧重演,所以发出了这种振聋发聩的警告之声。

其实还有一首诗当中也写了这句话,它就是李龏的《酬左行之金陵夕游》

宫城日晚度寒鸦,新意虽多旧约赊。

商女不知亡国恨,恨君嗔折后庭花。

两首诗的词句有些相似,但是同样都表现出了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的关切,让我们对这些心怀天下、志向远大、顶天立地的文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