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的诗歌文化:诗歌叙事意识很早就有了,《诗经》就是它的见证

Image 2020-08-22

说到诗歌,最能想到的就是抒情、浪漫,描写的也是理想主义世界的内容,而叙事则是在破这种幻想、这种理想王国的想象,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居然发展到了一起,成为一种意识潮流,并且一再地影响到了中国的诗歌文化,你了解诗歌叙事意识是如何复苏的吗?

一、东汉魏晋时期诗歌叙事高潮奠定复苏基础

诗歌叙事意识的第一次高潮就是东汉魏晋时期,这个时期,诗歌叙事成为一种兴盛的潮流,但这种叙事意识的出现并不是从内而外形成的,只能说是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中国诗歌文化开始有了有相应的发展。

这虽然是从外推动的诗歌叙事意识的发展,但也同样为以后从内而发的诗歌叙事意识的发展奠定了顺利发展的基础

(一)佛学文化传入,带来叙事故事理念

佛学文化从印度传入,带来了很多中原本土未曾有过的文学方法,例如"叙事故事"的概念,这种概念的传入,使得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诗歌文学作品都充满了温柔敦厚的情感。

但写作的故事却都是残酷的现实,例如《孔雀东南飞》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虽然是诗歌,情感也十分充实,但描写的现实确实是两位主人公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不能相爱,双双选择自杀的故事,这种情感浓郁,却描写十分现实的世界的诗歌在东汉魏晋时期比比皆是。

佛教,本质上是换一种方式让世人面对世上的残酷,致力于给人死后找一个归宿,给人生前找一个寄托情感的地方,而信佛都是在向上天祈祷一些现实的事情,这样的佛学文化深深地影响到了东汉魏晋时期的诗歌发展。

正是因为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而佛学又多致力于现实的事情,两者的结合,加上叙事故事的理念,诗歌叙事高潮就是东汉魏晋时期出现了。

佛学文化的传入,使得诗歌叙事意识的发展有了可能,有了引导,给后世诗歌叙事意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时局动荡,无人规定诗歌发展意识

魏晋时期作为一个诗歌文化发展非常兴盛的时期,这与它当时的政治环境有非常大的联系。

魏晋南北朝作为历史上最为动荡、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时候对文化的管理也没有那么严格,很多文化都是任其发展,统治者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在面对战争之外的文化极端控制,所以诗歌叙事意识就有了发展的机会,有了发展的摇篮。

正是这时期的王朝都忙着建立自己的政治,文化事业也就没有精力去管,让诗歌有所大发展,诗歌叙事意识也在诗歌的大发展中迎来了自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在这一次高潮中,诗歌叙事意识就埋下了在适宜环境中能够发展的种子,为后世的诗歌发展意识复苏奠定了基础。

外来文化也就是佛学文化的传入,给诗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那就是诗歌叙事意识,而动乱的政治环境,统治者没有精力对文化加以更多的控制,文化制约比较松散,诗歌叙事意识有了发展的环境,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诗歌叙事意识的第一次高潮。

这一次高潮为后世的诗歌叙事意识的复苏奠定了非常强大的基础,毕竟文化都是源远流长,即使在几千年后的中国也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唐朝诗歌叙事意识逐渐积淀

唐代之前,人们对诗歌叙事意识只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概念,而在唐朝这种诗歌叙事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有规范、有语体、有风格的一种体例,这种体例是诗歌叙事意识的积淀,算的上是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

杜甫就是非常典型的诗歌叙事意识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被后世人称为诗史,自然是能够补充历史的一种诗歌,而这种能够补充历史的功用就意味着他将诗歌叙事意识完全运用到诗中了。

虽然这在唐朝已经成为一种体例,但还不能完全将诗歌叙事意识复苏起来,因为很多诗人也是不能理解"诗言志""诗言史"的,所以这种体例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复苏基础,是一种很好的积淀,为明清诗歌叙事意识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三、明清时期诗歌叙事意识开始复苏

诗歌叙事意识在东汉魏晋第一次高潮后,很快就陷入了沉寂,到明清之前几乎没有王朝真正再一次发展诗歌叙事意识,停滞不前

直至明清,这一时期的诗歌叙事意识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和复苏,有了新的活力,开始为后世诗歌叙事意识的真正复苏奠定了发展基础。

(一)乐府诗歌得到认可,叙事意识传播

中国的叙事诗风早就在《诗经》中出现过,但高潮是发生在魏晋时期,而真正的又一次发展是在明清的发展中,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乐府诗歌在明清得到认可并进行创新,诗歌叙事意识开始通过乐府诗歌再一次传播开来

首先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是俗文学,简单来说是小说、戏剧一类的,将其表演出来,就需要乐府诗歌的创作,进而乐府诗也更加注重现实生活,描写社会人情,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样的主流文学在促进着诗歌叙事意识的传播,让更多人意识到诗歌的抒情可能不是中心,而重要的是通过现实社会中的事情叙述这种感情,将梦幻的诗歌加入更多现实的元素,并且明清对乐府诗歌的创作限制开始减少,创新的方面也越来越多,更加适合传播诗歌叙事意识。

其次是明清时期的文学民间化运动。文学民间化,就意味着要通俗化,要大众化,要深得普罗大众的喜爱,这才能真正称之为民间文学

而民间文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反映现实生活,毕竟百姓的生活都是现实,不介意加一点戏剧性色彩,但整体基调是要围绕着现实社会来写,百姓才会觉得这是足够真实的,才会真正喜爱,所以改进后的乐府诗歌非常符合这一点,而其中的诗歌叙事意识也随着乐府诗歌的传播而广泛传播。

诗歌叙事意识在乐府诗歌中再一次得到传播,并且这一次面向人群范围更大,受众更广,给诗歌叙事意识的复苏打下了非常好的群众基础。

(二)描写历史的诗歌得到重视,诗歌叙事意识发展

杜甫的诗歌文章,历史上称之为"诗史",通俗来讲就是描写历史事件的诗歌,这也跟诗歌叙事意识不谋而合,但是在明清的时候,"诗史"的观念受到质疑和解构,因为其并不符合明清的需要,进而进行了改变。

首先是"诗史"观第一次在明清得到理论认证,并认为其以诗歌补充历史,所以这样一来诗歌中的历史意味就非常浓厚,并且经过钱谦益的论证,诗史的合理性更加得到肯定,其作用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挥。

这种思想还能激发起乱世诗人自觉创造具有历史价值的诗歌,非常有利于诗歌叙事意识的发展。

其次是明清真正理解了"诗"和"史"的不同,明白两者的不同,才会对诗歌叙事意识的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推动作用,既强调了诗歌反映生活的独特方式,也进一步传播了诗歌叙事意识,使得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诗歌叙事意识的真实含义

(三)叙事技法兴盛和创新,叙事意识开始复苏

王世贞说:"《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这就是在说叙事技法的高明。明清对于各个朝代的叙事名篇都有非常认可和好的评价。

明清开始承认叙事技法的高明,认识到叙事艺术的闪光点,体现了明清对于叙事艺术的审美追求,进而将这种叙事艺术加入于诗歌的创作中,诗歌叙事意识融入到明清的各个作品中,作品得以保留,诗歌叙事意识也在其中得以保留,并且经过沉淀,变得更加纯粹。

明清时期诗歌叙事意识的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叙事意识高潮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但同时也带有了时代的特点,使得诗歌叙事意识更加完整,复苏后也更加能被后世人所接受。

四、结语

诗歌叙事意识从很早就有了,《诗经》就是最好的见证,而第一次高潮却是出现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动乱,统治者无暇顾及精神控制,文化得以兴盛发展,再加上佛学文学的传入,使得诗歌叙事意识的种子真正埋下。

到了唐朝的时候,这颗种子再一次被人们看见,逐渐形成一种体例,但力度仍然不足以使得诗歌叙事意识在唐朝开始复苏,而到了明清的时候,乐府诗歌得到认可,叙事技法开始兴盛,反映现实的诗歌再一次得到大众的重视。

诗歌叙事意识在明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诗歌叙事意识也就在明清时期开始真正意义的复苏阶段了。

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清诗纪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