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很“女人”的一首诗,刻画一美女素描,20字流传1000多年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唐代是诗的盛世,从初唐到盛唐再到最后的晚唐,都出了很多唐诗大家。初唐的陈子昂与“四杰”,盛唐的李杜和边塞诗人,中唐的元白,韩孟以及晚唐的“小李杜”和温庭筠等人,都在青史上留有赫赫声名。
唐代诗人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后人爱给他们起外号,如李白的诗仙,从贺知章的评价“谪仙人”转化来,杜甫的诗圣是后人所给,王维的诗佛,李贺的诗鬼等等等等,起这些外号的人,对于诗人的生平、性格、诗风都有着很深刻的理解,所以这些外号往往一针见血,指名了诗人的主要特点,很有参考价值,也给各位诗人贴上了个性化的标签。
今天,我们来研究刘禹锡。
刘禹锡的外号是“诗豪”,有唐一代写诗豪放飘逸的诗人很多,为什么这个称号单单给了刘禹锡呢?
这一点,还要从刘禹锡的生平说起,前半生,他仕途顺畅,官运亨通,一直做到监察御史,是朝中大员,他也以很强烈的政治热情参与当时的政治变革。
只是一朝风云变幻,永贞变革失败,刘禹锡也随之被排挤,一贬再贬,连州、湖州、朗州都曾经有过刘禹锡的足迹。
换做一般人,承受这样的打压可能早已经一蹶不振了,如果有机会重回京城的话,也一定会活的小心翼翼的,肯定不会像刘禹锡这样大摇大摆。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两首诗,不是特别大的心脏,绝对是写不出来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诗豪”的豪气所在。
【临其诗境】
不过,刘禹锡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被豪气贯穿着,偶尔面对一些温情、美好的画面,他也会自然的流露出属于诗人的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态,去细腻的刻画场景,塑造人物,希冀把他所看到的美好留存作品中。
所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可能就是来描述这样的状态吧。
今天这首诗,是刘禹锡唱和好友白居易《春词》的作品,一看到题目,大概就猜到是一首关于春怨的诗了。
刘禹锡在秋天都能写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的豪放句子,世人只当他是感觉不到什么春愁的,却没想到,刘禹锡的笔触,亦可以如此的细腻。
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原文】
和乐天春词
唐代: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条分缕析】
像一般的春怨词一样,刘禹锡从景开始,既是起兴,也为后面的借景抒情做铺垫。不过他的景中,一开始就有了人物的出场,作为这一场春愁的一部分,也作为后半部分抒情的主人公。
美人早起梳洗打扮,诗人们好像很热衷于这个细节,著名的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以及李清照的许多词中都有过描绘。
可是刘禹锡一开场,这位美人已经化好妆也打扮好了,正在袅袅娜娜地走下楼梯。这个场景中,妆是新画的,面相是好看的,楼梯也是象征吉祥喜庆的大红色,与下文的“深锁春光一院愁”形成了反差强烈的对比。
这么多值得珍惜的美好,却只能在这深锁的院子里默默消逝,春天短暂,花会有凋落的一天,美人也会有白头的时候,精雕细琢的亭台楼阁,终究会随着时间推移化为尘土。
她们不在了便罢,在的时候却没有珍惜,没有欣赏的人,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愁绪,身处其中的美人,其愁绪自然更重。
第二句的结尾是一个特写,更是剧情上的一个反转和升华。
美人走到中间,正在黯然神伤的时候,突然一只蜻蜓,轻轻巧巧的飞上了美人头戴的玉搔头。
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很多的疑问和回味的空间。
刘禹锡想要表达什么?
第一种可能,以此来凸显美人的寂寞,进一步深化春愁,春怨的情绪。
第二种可能,以蜻蜓为代表,说明美好的事物终究会得到珍惜和赏爱。
无论他的本意是什么,这一个结尾却将刘禹锡的天才体现的淋漓尽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诗的结尾本来是最难写的,他却通过这样一个场景的特写收束全篇,一切尽在不言中,完美的符合了唐诗含蓄蕴藉的特点,足以让人们遐想再三,回味无穷。
不知道白居易看见老朋友刘禹锡这首天才之作,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