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写江南的诗词那么多,为何最为人所熟知的,非白居易《忆江南》莫属?

Image 2020-08-28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赏过江南书画,游过江南园林,听过“史姐姐”史依弘说戏,“行知读书会·江南文化季”主题活动第四场近日再读江南。随着江南文化招牌“评弹”的曲调,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江南诗词的世界。

画船听雨眠,唱词声声入耳。活动现场,《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方笑一与评弹表演艺术家周红、徐惠新,以“说”、“唱”解读古诗词,让传颂千年的江南诗词余音绕梁不断,余味长留心间。

“行知读书会·江南文化季”主题活动第四场

读书会上,主持人阎华命题,方笑一教授点菜,周红、徐惠新两位借方教授精选出的江南诗词原创评弹表演,让现场观众大饱耳福。

那么,哪些诗词在吴侬软语中值得一品再品?

评弹,起源与流行皆因苏州,进而影响江南,自然要从苏州说起。来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诗人借送行描绘水乡风貌,写尽姑苏繁华。

游完苏州,便到扬州。“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说的是江北扬州,为何又入选“江南”?

方笑一教授说,原来江南是一个变迁的地理概念,秦汉以来,“江南”所指的区域不断发生着变化,唐朝时期扬州亦是江南,“春风十里扬州路”写的正是唐时的江南风光。

诗人杜牧于离开后始终怀念江南风雅,于是写下这无限留恋,但究竟在他笔下“草木凋”或“草未凋”却始终存在争论。

 >

方笑一教授

方笑一教授指出,《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作者杨慎以为“草未调”更合杜牧诗之意趣。但他将杜牧另一句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之“千里”改为“十里”,则完全是主观臆断,杜牧听见或者会生气的!

在他看来,江南并不局限于地理,而可以是一个文化概念,诗人的精神家园。正如韦庄《菩萨蛮》所写,人人尽说江南好,每个人心中或可有他自己的“江南”。诗人的江南便有这江南烟雨的朦胧,也有那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既然如此又如何舍得离开江南!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吟咏江南,不舍江南的不仅有张籍,还有苏轼等众多诗人。但说起江南,最为人所熟知的诗句,非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莫属。很多人说到江南首先会想到的诗词,就是它。连孩子们也都会背诵。

那么,《忆江南》到底有什么特色,为何它那么深入人心?

方笑一教授表示:“《忆江南》非常有名。北方人对江南总有一种神往,唐代特别明显,唐代很多官员,白居易、杜牧都是北方人,对于他们来说,到苏州杭州做几年官,是一生当中最珍贵的回忆,最幸福的时光。白居易在江南一共加起来没几年,后来又到北方去了。他做官几年,只有在江南最好了。写这首《忆江南》时,他65、66岁,一生所见所想的江南精华,全部浓缩在三首词里,写得很美。”

他指出,读懂诗词也便是读懂古人。不知诗词背后的故事,只知江南景色绮丽,还不是真懂“江南”。但要明了诗词的意味,还需更进一步,江南诗句配合吴地方言才真正是“相得益彰”,现场的“评弹”表演让江南的柔情与深情令人沉醉。

 >

行知读书会现场

周红与徐惠新两位评弹艺术家功力深厚,不仅使人在唱词中感同身受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亦借诗词介绍了评弹艺术的流传与发展。 江南不仅因富庶与繁华而令人向往,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也让现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心向往之。

行知读书会的互动环节,邀请现场观众以方言诵读江南,念白之间余音悠扬,为这夏末秋初烹煮出一壶江南好茶。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