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西南地区的“崖墓”,与传统土葬格格不入,技术从此国传来

2020-08-28

提起古墓,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深埋在地下的宫殿,然而在古代古人逝去之后,并非全部都是用这种传统的土葬方式;在我国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等西南省份,还“流行”一种叫做“崖墓”的墓葬,古人在江河两侧的悬崖峭壁之上,凿出空间后,将棺椁置于其上;现代人对这种奇特的墓葬方式感到惊奇,在科技落后的古代,竟然能有如此高超的凿山技术,其实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中国开凿崖墓的技术,是从外国学习而来。

我国西南省份,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崖墓,仅仅四川一省,就有几万座崖墓;据南京大学张良仁教授称,我国崖墓的开凿技术是外来的;张教授介绍说修建在砂岩中的麻浩崖墓,岩石质地比较松软,而开凿的墓壁却很规整,这表明古人用了高超的,冲击式的顿钻法修建而来;再例如比四川崖墓年代更久远的徐州崖墓,大多开凿在石灰岩中,还带有墓道与甬道,规模十分庞大,而且为了防盗,下葬之后还在墓道中以及开凿口,填充了巨石作为阻挡,当时开挖的槽口,与切割巨石的尺寸,都是严丝合缝,凸显了当时崖墓设计与施工的高超水平。

由于这种墓葬方式很“另类”,与我国传统文化、墓葬传统“格格不入”,要开凿一座崖墓十分麻烦,不仅要在悬崖上挖掘墓道、下葬后还要填补裂缝,所以张教授推测这些技术,应该来源于古印度;因为国外学者,在西亚、埃及、印度地区,发现了更早的古代的崖墓,位于伊朗扎格罗斯盆地中的波斯波利斯宫城遗址上,发现此地的基台,是古人用巨型条石垫成,然后在其上修建成的宫殿;此处遗址上,保留了大量经过加工的石柱、石雕与条石,体现当地人对石料高超的切割设计水平。

此外比波斯波利斯宫城遗址,还要早上一些的乌拉尔国王崖墓,也体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石挖掏、雕刻技术,它的年代约为公元前8世纪,由于此崖墓与乌拉尔其它墓葬有着很大的不同,考古专家也推测它是一种外来墓葬方式;再往上追溯,则发现崖墓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千纪末的古埃及;而我国的崖墓开凿技术,很有可能是从“邻居”古印度传播而来。

印度最早的石窟,乃是公元前232年建成的“Lomas Rishi石窟”,建造技术主要来源于阿契美尼德帝国,时代稍晚的公元前70年的巴雅石窟群,继承了“Lomas Rishi石窟”的古老技艺,专家们发现其中有大量的木构建筑,都是从“Lomas Rishi石窟”模仿而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徐州崖墓十分相似,很可能是一脉相承。

因此中国崖墓的开凿技术,极有可能就是在西汉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从印度一同传到了中国;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我国古代崖墓的形制,都与印度石窟极其相似,而且位于山东沂南的汉墓中,还发现了与印度巴雅石窟,相似的八棱柱,其上还雕刻有佛像浮雕。

再结合佛像在中国的传播、兴起过程,真相便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印度佛教僧侣,带着佛像与建筑技术,来到了中国,并在国内大肆传播,古人见这种墓葬方式虽然“非主流”,但是比传统土葬更能防盗,所以生活在西南山地的古人,便在悬崖峭壁上,使用了古印度的凿岩技术,修建了大量的崖墓。

【参考资料:《古中国崖墓开凿技术研究》,《印度巴雅石窟与中国崖墓》】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