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清华名师出题“孙行者”,半数高材生交白卷洒泪挥别,只一人得满分

2020-08-28

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拥有其独特的文化,清华大学则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前身是前清设立的留学预备学校,校名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现如今许多学子都曾有过“清华梦”,并且清华还享有“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国学大师陈寅恪位列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因出自名门,祖父曾任巡抚,父亲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并且学识过人、才高八斗,曾留学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等,通晓数十种语言,在清华任教期间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1932年时,清华大学举行了新生入学考试,陈寅恪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尽管陈寅恪已经计划第二天赴北戴河休养,但他出的题目却是让人耳目一新,虽说是对对子,但上联却为“孙行者”。

当时我国的读书人对于国文考试还是比较得心应手,但见此上联却无从下手,结果一半以上的考生递上了白卷,洒泪挥别,还有学子竟答出了“唐三藏”、“猪八戒”等答案,自然是不合格的。

这次考试结果出来后,只有一名考生获得了满分,他便是周祖谟,他答的下联是“祖冲之”,有相关学者曾分析过这幅对联,认为“祖”对“孙”,“冲”对“行”,“之”对“者”,“之”“者”皆是虚词。

孙行者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祖冲之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天文学家,因此不少学者此联堪称妙绝。

而这样的对联最早是出现在宋代,但并未兴起,宋人龚明所写的《中吴纪闻》中记载,一位叶先生曾出上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并对出下联:“狗尾草先生。”上联和下联并未有任何关联,“狗尾草”作为“先生”的定语,倒是嘲讽了这位叶先生。

这种格式的对联被命名为了“无情对”,它不要求上下联内容相关,完全是各讲各的,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无情对”在晚清士大夫中十分盛行,常常几人聚在一块对对子,并且还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延时间。

清代名臣张之洞在北京陶然亭会饮时,有人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作为上联,张之洞答出的下联是“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对“果”属草木,“已”对“然”属虚词,“半”对“一”属数字,“寻”对“点”转义为动词,“休”对“不”同是虚词,“纵”对“相”虚词,“斧”对“干”为古代兵器,还有一人给出的下联为“萧何三策定安刘”。

在民国年间,大才子郭沫若年轻时候也对过“无情对”,当时他在重庆,重庆有一家酒店出上联“三星白兰地”,对外征求下联,不少才子文思泉涌,纷纷给出了自己的下联,但老板都不满意。

郭沫若听闻后觉得特别有意思,于是前去对联,给出下联“五月黄梅天”,虽然下联不接上联,但老板却拍案叫绝,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酒楼还因此生意兴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