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百米长卷”亮相南博,再现运河千年变迁
现代快报讯8月28日,作为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展出。此幅巨画长135米、高3米,由大运河沿线8省(市)15位书画篆刻家组成的创作团队历时一年半创作完成。整幅画从时间、空间、文化等多个维度,把大运河全域散落分布的文化瑰宝串成一串“珍珠项链”,绘制出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令观众大饱眼福。
△揭幕仪式
当代版《清明上河图》,绘制大美运河风光
步入展厅,如运河般绵延荡漾的百米长卷映入眼帘:吴王夫差与他手下的士兵以及普通的劳工役夫正在开挖大运河;隋炀帝坐在龙舟上,通过运河去江都巡游;汴河边的城市一片繁华,河上舟楫往来不断,市井繁荣;忽必烈骑在马上,身后是漕运的繁忙景象……
△展览现场
上卷以历史人物画为主,着重表现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发展、西进、通航等历史进程,分为“春秋争霸,吴凿邗沟”“雄才大略,沟通江浙”“汴河畅通,繁荣京华”“一统天下,南北交融”四个篇章。从运河漕运而来的粮食从码头运到店中再卖给顾客,书生尾随着惊鸿一面的佳人车轿,一家人正在搭救不小心爬上屋檐的小狗……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和场景,构成了生机流动的有故事的画面。
△展览画卷局部
北方的银装素裹,冀鲁的磅礴秋色、江淮的绿野图卷……下卷则以山水画为主,通过“北国瑞雪”“冀鲁高秋”“江淮绿野”“吴越花雨”四个篇章,展现运河两岸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气象。淮安水上立交、高邮镇国寺塔、扬州五亭桥、苏州虎丘塔、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些景点也都融入到了画中,令观众倍感亲切。
△展览画卷局部
“这样大的一幅画,要怎么画?我们当时很纠结,之后决定向你们年轻人学习,运用时空交叉的画法,将长卷分为上下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一部分是现代。”《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创作组组长、著名山水画家秦剑铭说,“如果按照一个季节来画的话,画面会非常单调。”
多次考察,几易其稿,多位画家绘制巨作
千年运河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江苏作为大运河的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始终致力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此背景下,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抓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百米长卷应“运”而生。
△《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创作组组长、著名山水画家秦剑铭发言
“2018年6月,我们接到这个任务。当听到要画两三米长的画作时,我就在想这么大的画到底要怎么画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秦剑铭情绪激动。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看完了40—50本大运河相关的书、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大量的照片。
秦剑铭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完成的文字构思经大运河申遗专家审批完善,之后由大运河沿线8省(市)15位书画篆刻家组成的创作团队开始实地走访。他们行经浙江、江苏、山东3省,天津、北京2个直辖市,横跨20多个城镇,采风、写生、考察,纵览大运河全貌。“我们考察了两次,由南到北、由北到南。有些地段的运河基本上淹没掉了,找不到了。车又开不到,我们只能靠两条腿走,找啊找……”
△ 领导和主创合影
历时一个多月的考察写生行程结束后,主创团队全心投入到百米长卷的创作中。“山水篇”五易其稿,“人物篇”三易其稿,于2019年4月中旬完成高约1米长约54米的中稿。中稿在2019年5月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展出后,创作团又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完善创作,精雕细琢,终于绘就长135米、高3米的鸿篇巨制。“大改5次,小改不计其数啊” 秦剑铭向现代快报记者感慨。
展期有限,想观展要抓紧了
百米长卷由丁帆作序,杨志纯题跋,夏坚勇、叶兆言等文学名家撰写各篇章文字介绍和题记,全部文字由孙晓云书写,赵彦国治印。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样式和谐交融,让观众在纵览大运河迷人风光的同时,得以全景领略大运河历史人文的无穷魅力。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展期为两个月。未来,这幅史诗图卷将由规划建设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收藏,成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阿里亚 胡玉梅/文 牛华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