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末代皇帝溥仪的楷书水平如何?当今大部分中书协会员达不到

2020-08-31

文·段宏刚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不仅是大清王朝的末代皇帝,同时也是很有传奇色彩的帝王。

帝王由于身份特殊,会享受到许多优质资源,从衣食住用行,再到看病、接受教育,都是如此。在过去,给皇帝传授文化知识的老师,有专用称谓,叫作“帝师”或“国师”,他们都是博古通今、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

溥仪有一名老师叫陆润庠(1841年——1915年),是清朝末年的东阁大学士,延续了古代文人官员的优良传统,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能作诗,能画画,能写书法。

在书法领域,陆润庠的楷书造诣比较高,溥仪在楷书风格的建构上,受其影响很大,继承了老师的大部分特点。

陆润庠的楷书脱胎于唐代大师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追求俊逸挺拔、有筋有肉、刚柔并济的书写风格,笔画线条骨力饱满,字体结构美观大方,看起来非常舒服。但是,他的书法并没有达到“换骨”的境界,字体结构和笔法上的变化并不大,缺乏强烈的个性气质,流露出圆润端庄、工整婉丽的“馆阁体”特征。

从整体来看,陆润庠的楷书,在明清之际“馆阁体”盛行的年代,完全属于上乘作品。

溥仪的楷书中规中矩,基本上跟他老师的楷书风格相差不大,唯一跟老师书风不同的是,溥仪楷书的笔画线条看起来更加肥厚、圆润一些,在笔画的转折处比较平和,没有老师书风那样凌厉刚正,这或许是溥仪的性格比较温和所致。

跟历史上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子昂等以楷书著称的大师比起来,不论是溥仪还是他的老师陆润庠,都差了好几个档次。

但是,两人都是受传统书法浸染很深的人,都是认真钻研过历代名家碑帖的书家,历练出了非常扎实的书法底子,路子走得很正,对书法的理解和感觉,现当代大多数书法家是比不了的。

如果把他们的楷书放到当代书坛,我敢说,当今大部分写楷书的人达不到这个高度和水平。可以通过比较法来证明我这个观点。

当今书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楷书名家,无非就是这几人,比如,上海籍书法家刘小晴,湖北籍书法家卢中南,天津人田蕴章、田英章兄弟,等等。

把这四人的楷书跟溥仪的楷书放在一起,谁有底气敢认为自己的楷书超过了溥仪?恐怕没有。

刘小晴的传统功底很深,文化修养也很高,他的楷书在结字上深得欧阳询楷书的精髓,结字瘦劲挺拔,笔画间距疏朗松活,字体朴茂自然,却不失潇洒活泼的趣味,并且流露出较强的书卷气。可以说,他的楷书没有明显的硬伤,在当代楷书领域,算得上顶尖高手。

卢中南是一名博采众长的书法家,他对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赵子昂的楷书都深入钻研过,把这些楷书大家的风格兼收并蓄,并注重在用笔上的变化,在楷书上追求多种风格的融合,欧楷的险峻奇绝,虞楷的温和典雅,颜楷的宽博凝重,赵楷的洒脱灵动,他都在自己楷书里有或多或少的体现。从整体来看,他的楷书在创作中因为考虑得过多,却丧失了个性气质的彰显,这一点确实是一个遗憾。

田蕴章、田英章二兄弟的楷书墨守成规,总体来说匠气太重,把楷书写成了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他们的名气虽然很大,但名不符实。

通过分析当今有代表性的四名楷书代表人物,可以看出,只有刘小晴的楷书体现出较高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格调,在境界上不输于溥仪,而卢中南、田蕴章、田英章,以及当今其他所谓的楷书名家,大多数人难以达到溥仪的楷书水准。

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说,当今中书协的大多数会员,在楷书上肯定比不过溥仪。

究竟是为什么?我想,跟当今书法家的心境有关。在古代,书法被当作是修身养性的技艺,而在当代,书法家职业化后,书法变成了争名逐利的工具,很多人心浮气躁,缺乏对传统的敬畏之心,缺乏文化修养的积淀,总想着在书法创作上走捷径。捷径没有找到,却自废了武功。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