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诗豪刘禹锡:你们可以贬我的官,但贬不了我的人格

2020-09-02

提起唐朝诗人,我们对李白、杜甫耳熟能详。这两位经历了盛唐与安史之乱,亲眼见证了大唐的转折。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及衰,藩镇林立,宦官手握重权,朝臣结党营私,唐王朝的政权统治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之中,却又苟延残喘。

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生存的人,都逃避不了时代的创伤。刘禹锡亦是如此,但他的创伤较之常人,更为深刻,他的理解也因此更加深邃。

刘禹锡出身仕宦之家,自小耳濡目染,受教育的条件比较好,在读书这件事上,他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沉迷于四书五经的同时,他也敏感地感受到身边的人世变化,知晓苍生黎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以说,刘禹锡虽出身小康,却不忘士大夫救国救民的理想。

弱冠之年,就曾游历京师,结交当时贤杰。刘禹锡博览群书,见识深入,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中颇有名气。

两年之内连登三科,刘禹锡入仕考试十分顺利,不论是进士及第,还是博学鸿词科,或者是两年之后的吏部考试。他都一一应对,从容得当,步入仕途前的考试,对他来说好像不是什么难事儿。

做官都是从基层磨炼,在李白那个年代,诗人写得一手好诗,或许可以一下子步入仕途,甚至连升几级。但如今唐德宗之流在位,没有玄宗那般魄力,国事由不得肆意妄为,少有升迁惊人的人物出现。

刘禹锡也是如此,他任淮南节度使杜佑的掌书记,这个职位和幕僚、秘书差不多。任职期间,为杜佑草拟了不少文书。后来又历任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几乎是步步升职,不曾有过大的挫折。

如果站在他做监察御史的日子往后看,他的人生是美好的,是向着高处,向着理想而出发的。这段时间他施展拳脚,有所作为,为官有志气,诗歌创作与文学输出并不多。

永贞革新之后,巨大的漩涡将刘禹锡深深的包裹,他在孤独失意之中看破了政治,他拿起笔做出比他的政绩还要出色百倍的作品。

进行了一百四十六天的永贞革新,宛若昙花一现。顺宗的去世让革新一派失去庇佑,宪宗即位,改革派纷纷遭到迫害。王伾、王叔文相继死亡,其他八位主张改革的骨干成员,相继遭到贬黜,史称“二王八司马”。

政治上无路可走,失意的一颗心孤独地飘向文学,从此开启了他的真正辉煌。

贬官一向是饱受区别对待的,一路南下,拖着许多行李,沉重的不是行李,是他背负的理想。朝政大权掌在奸宦手中,顺宗之死不过是太监逼迫其退位,并且将其杀掉罢了。传出来都说是突然死了,身体一向不好,这没什么。

所有人噤声,唯有远在巴山楚水之地的刘禹锡,抬笔写下《经檀道济故垒》,《萋兮吟》为王叔文鸣不平。委婉斥责暗含嘲讽的指责当时作恶的人,旁观的人,渔翁得利的人。

刘禹锡已经明白了,公道有时候不在人心,利益才是主导人心的那个诱饵!当你无法给他们想要的利益,他们就会倒戈相向。

刘禹锡对当时政局已然失望透了,他不知道那些蝇营狗苟的官员们,在政治上碌碌无为专心敛财,究竟是如何让做到安心入眠的?他们听不到黎民的哭号,看不到苍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

一篇《聚蚊谣》,表面上写丑陋卑鄙成群结队的蚊子,实际上讥讽的是拉帮结派,趋炎附势的新贵、旧党。刚开始被贬谪的时候,他还怀有改革派从头再来的一丝希望,随着其他有改革之志的人士被迫害、被排挤,刘禹锡对当朝的失望愈渐加深。

他开始将目光看向别的地方,不再执着于政治得失,奸宦横行的浑浊朝纲。

刘禹锡渐渐看到了楚地的风姿,对于巴蜀文化的了解深了一些,能够融入民风民俗。那里的人们好巫术,在祠堂里奏鼓乐起舞的时候,会歌唱土话词调,刘禹锡有时会混入其中,作一首新词交给巫祝。

在朗州时,刘禹锡是一个无官无职的司马,后来上任连州刺史有了实权,加之连州风光较朗州要好一些。因此,一贯沉郁的心底稍稍缓和了些。他认真的实地融入到农民中去,描摹了农民的勤劳与小吏的奸诈对比。

除此之外,对于政治上的疑问,他一直在思考。在《上杜司徒书》中,他对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见识。

他说,人云亦云不明事理的跟风者有很多,接近诚恳就可以杜绝猜忌、怀疑,全心为公,就能够消除别人的坏话。认识到自己的锋芒过于显露,便竭力用理性克制自己。

受尽屈辱,仍能守着一颗清正之心,刘禹锡是一个为理想活着的人,他的诗文也充满了个人色彩,被后人誉为“诗豪”。

刘禹锡在玄都观所作诗歌以及其中故事,广为流传。原本他从朗州回京城述职,可以在京城稳一稳,可他去玄都观看桃花,突发奇想写出一文,辛辣的讽刺惹怒了执政者,被贬连州。

过了二十多年他回到京城,又写下《再游玄都观绝句》,以“前度刘郎今又来”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不屑。

你们能贬谪我的官职,可你们永远都贬低不了我的人格,在刘禹锡的眼里,这些权贵都是低首作孚的宵小之徒。刘禹锡在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屡遭打击仍不屈不挠的意志,令人钦佩,流传至今。

他年少居高位,政坛新星一般,满怀抱负却被权宦们给以当头棒喝,被贬二十三年。他的起点站得有多高,后来的人生就摔得有多惨,几乎几十年政治生命都荒废了,随之成长的是他的文学造诣。

他为后人创作了不少名篇佳作,表明心志的《陋室铭》、角度独特的《秋日》都为后人传承……他比同时代的人多活了千年时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