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提前一个月回国,在沪隔离14天,小提琴家宁峰不计成本,只为赴一场约定

2020-09-03

一个月前,小提琴家宁峰离开身在柏林的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孩子,绕道法兰克福,坐上价格高出平时几倍的航班回沪,接受14天隔离。这一切只为赴一场约定——9月1日晚,他将出现在上海交响乐团2020-2021开幕音乐会上,与指挥家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绎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如此不计成本,值得吗?

余隆和宁峰排练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80后”小提琴家宁峰是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得主,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近两百年历史上首位在毕业独奏音乐会上拿到满分的学生,如今在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任教。去年年初,接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的邀请担任乐团新乐季驻团艺术家时,他欣然答应。

然而,疫情发生了。余隆透露,当时他对宁峰回国履约已经不抱太大希望。出乎意料的是,宁峰毅然回国,克服重重困难,站到了他面前。开幕音乐会后,宁峰还将在一周内用三个晚上,与钢琴家黄秋宁一起挑战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为沪上观众献上贝多芬大餐。

2020-2021乐季,宁峰将与上交合作三台音乐会。他希望和上海交响乐团一起走过特殊时刻,迎来新的生机。

回国驻演义不容辞

两天的排练中,余隆对细节的要求让宁峰印象深刻

“我虽然长居德国,但我依然是中国国籍。能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回到祖国,履行之前的约定,对我来说是永生难忘的经历。”演出前,宁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疫情期间,回国途中每个环节都充满不确定因素,为此宁峰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出发。“有困难也得克服困难,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解决的事。所幸我通过了核酸检测也度过了隔离期,顺利拿到了可以上台的绿码!”

跟余隆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排练完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宁峰更觉不虚此行。“排练时听着乐队在我的身后演奏,鸡皮疙瘩掉了一地。这是我被深深打动时,身体产生的自然反应。”

巧合的是,宁峰和余隆的相识,就是从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开始。那是在十几年前,作为一个刚刚获得国际大奖的年轻人,宁峰在中国爱乐乐团的排练间隙见到了余隆,当时他为余隆演奏的正是这首作品。“在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引导中国古典音乐事业与国际接轨,他也给了我许多帮助。”

排练了两天,余隆对细节的要求让宁峰印象深刻。“很多时候光是一个小节就要抠很长时间,没过几个小节,就又停下来了。艺术当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需要尽量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才有可能把艺术中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大家。”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在宁峰看来,这首乐曲虽然名为协奏曲,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带有小提琴独奏声部的交响乐,具有很强的交响性。

这是宁峰演奏次数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在十年前,他就想好,将来某一天,在他最后一场音乐会上,一定要演这部作品。“这部作品实在太伟大了,用它作为我演奏生涯的闭幕,就不会有遗憾了。”

去年10月,宁峰曾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挑战一个晚上拉完巴赫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如今,他又要在这里挑战贝多芬的10首小提琴奏鸣曲。这场马拉松一般的演出,对他和观众来说都是一场挑战,宁峰准备好了。

天资不够也能逆袭

上海交响乐团2020-2021乐季开幕音乐会排练中

宁峰出生于成都,父母都没有学过古典音乐,让他学小提琴,只是为了陶冶情操。学琴之初,宁峰曾因左手小指太短,先天条件不好,在求学途中吃了不少“闭门羹”。先天优势的不足,促成了他厚积薄发的力量。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特别普通。我从小到大是在挫折中长大的,但我感恩那些失败的经历。”宁峰说。在他看来,十二三岁,青春期的少年开始对胜负敏感。“那是错误仍然被允许的阶段,人可以在犯错中积累经验,等到在真正的机会面前,才不会犯错。”

2006年,25岁的宁峰在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摘得桂冠,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和天才艺术家相比,25岁并不年轻了,他也是当年进入决赛的参赛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过去十年,宁峰每年在家的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尽管他始终“不设目标”、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成败,但既然以艺术为事业,难免有些“强迫症”。

“我对自己之前的录音从来没有满意过。”宁峰说。即使只隔着短短两个月,再听之前的录音也会暗自懊悔,甚至恨不得将唱片全数销毁。但另一方面,宁峰也知道这是好事,自我否定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在艺术之路上必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始终是音乐的仆人,也是观众的仆人。”宁峰说,“作曲家创作了伟大的音乐,但他们在纸上写下的音符无法直接被观众听到;演奏家的任务就是搭一座桥,用自己的双手,让观众感受到这种伟大。”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