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遗作出版,“感情一堆,血肉一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两个多月前,71岁的报告文学作家李迪去世。在手术前的病房里,他将最后一部书稿《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交给了作家出版社。近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李迪的文学道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沉睡在贫困中的十八洞村,自此蝶变,张开多彩而勤奋的翅膀,飞翔在脱贫奔小康的春风里。那样耀眼,那样明亮!”这是李迪在《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开始写的一段文字。近日,该书作为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系列作品之一出版,并被列入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在研讨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李迪的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他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知青,后来,他是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从那时起他的创作就和广袤的土地、广大的人民紧密相连。这么多年来,他是不知疲倦的行走者,从公安一线到边地加油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湘西苗寨,都留下他火焰一般跃动的身影。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不是蜻蜓点水,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敞开他的心,以心换心地去体会那里的生活、那里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人们认识了他,记住了他,都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聊家常事。
“生活无穷尽,故事写不完。”李迪曾用这句话概括自己的创作。从《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到《加油站的故事》,从《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到《永和人家的故事》,他始终保持着对变化着的、创造着的生活的忠诚和热情,始终把讲述这种变化与创造作为自己的责任。
铁凝指出,李迪没有使用多么新奇的技巧,也不铺排怎样繁复的结构。修辞立其诚,他只是热诚地素描一个个人物,写出他们的心,写出他们的奋斗,把他们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正是在这些朴实的人物形象中,在他们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感受到中国的巨变和人民的伟力。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认为,李迪可以称得上是“感情一堆,血肉一堆”。边疆十年是李迪文化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最后十年则是他绽放生命、历尽风雨的沉淀过程,这是生活馈赠他的“大礼包”。“热情、真实、快乐、认真”这八个字,可以成为对作家李迪为人为文的整体概括。(文化副刊部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