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孔子的生态理念——多识草木鸟兽,尊重自然

2020-09-07

人文课堂

孔子

他是光芒万丈的至圣先师,是读书人顶礼膜拜的素王,但他也是一个真实洒脱的人,《冬颖老师讲孔子》还原一个丰富又充满魅力的孔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阅读之声《人文课堂》推出《冬颖老师讲孔子》,更多完整音频,欢迎移步“云听”APP。

孔子创办私学,经常带领众弟子徜徉于山水之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培养美感、增长知识、抒情言志。

一次,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弟子畅谈理想。子路的理想是治理一个大国,冉有谦虚一点说想管理一个小国,公西华则想做一名司仪。他们三人的志向抱负都很宏大,但孔子并未做出评价。

相比之下,曾皙的志向就微不足道了,他说:“暮春时节,穿上新做的春衣,与五六个朋友带着六七个孩子,到沂河里洗个澡,再到舞雩台上让春风吹干,然后唱着歌回家。”

这段看似没有宏大抱负的话得到了孔子的极大赞同。在《论语》的《侍座》章中,孔子将自己的志愿、理想、追求,都融注于对洋洋春水、煦煦春日的感叹之中,这表明他对山川草木有着天然的亲近和喜爱之情。

孔子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说,如果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得到实施,就宁愿泛舟海波之上。这既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也有把失意寄托于自然山水之间的情怀。

另外,孔子还特别注重学习自然博物知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人们对孔子的这段著名诗论非常熟知,但是对最末一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关注得却不多。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一句,跟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联系起来,认为孔子并不只是要人们单纯地去记住一些动植物的名称,而是通过熟悉亲近鸟、兽、草、木等自然生命,使人“广大其心,导达其仁”,把人类的同情心和爱扩展到整个自然界。

播讲人简介:

刘冬颖,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古诗词吟唱的传播与推广,出版《诗经八堂课》等多部作品;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