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这个普通的青瓷碗,因为在海底的一番奇遇,最后成为了无价之宝

2020-09-09

世界上珍贵的文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用料珍贵,自身价值奇高的宝物,另一种则是本身价值并不是太高,但是因为它有一些特殊意义,或者是经历了一些事件,改变了原有的样子,随后就成为了“价值倾城”的宝物。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文物,原本只是一个青瓷碗,但是因为一番奇遇,居然成为了镇馆之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是华夏三大博物馆之一,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中国特色,其总占地面积多达16公顷,藏品覆盖多个方面,共计70万余件,光是陶瓷就有近两万件,但是其中只有一件镇馆之宝,它的名字叫做蚝山瓷碗青瓷碗。

这座博物院收藏的陶瓷器,多为清代皇室典藏品,虽然宋代以前的陶瓷器数量不多,但是却拥有很珍贵的宋代名窑、成化斗彩、以及盛清的瓷胎画珐琅,相比之下,南宋青瓷就显得很普遍了,因为青瓷产生于商周时期,到了宋朝,青瓷已经十分完善,所以宋代青瓷的数量很多,艺术造诣也很成熟,但物以稀为贵,所以宋代青瓷碗很普通,实在不是一流的文物。

这个宋代青瓷碗,为何成为了该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的“逆袭之路”,要从它的外销经历说起,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闭关锁国之前,统治者一直很是重视和异域的文化交流,于是有大量的瓷器远销海外,而这只宋代青瓷碗就是随着船只出海,不过却遇到了风暴,船只沉没,青瓷碗坠入海中。

在南方的海域,岛屿周边生活着这样的一种生物,它们就是牡蛎,粤语称之为生蚝,闽南语则叫做蚵仔,牡蛎的外壳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是透明的角质层,中间是柱状结构被称为棱柱层,而在最内层,则为珍珠层。膜内褶上有放射肌以及环肌,让它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

牡蛎在刚出生时,它会在海水中自由浮游一段时间,等待着“机缘”的到来,之后附着在其身体上,以此为家,一点点地长大。有一只刚出生的小牡蛎,偶然的机会,附着到了这个青瓷小碗上,逐渐在上面生长自己的躯壳,最终,牡蛎壳与瓷碗融为一体,牡蛎也将青瓷碗看作了自己外壳地一部分,与之共生。

乾隆年间,这个特殊的青瓷碗被打捞出来,乾隆皇帝看过之后十分喜爱,挥笔写下:“相黏如山,故称蚝山。”给它起名为“蚝山青瓷碗”。

蚝山青瓷碗究竟为何成为了镇馆之宝级别的珍宝呢?其实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就是,传奇经历:本是一件青瓷小碗,意外落水后,又和一只牡蛎“结了姻缘”,又再次被打捞出来,如此经历闻者无不感到神奇,感叹世界万物冥冥之中,都有天意。

其次就是,难得奇遇:瓷碗和牡蛎壳,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由于他们之海底的特殊“奇遇”,才能完美结合出这样的文物,而且青瓷碗和牡蛎壳结合得如此“浑然一体”,实在是太难得了。

最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凡意义:这件蚝山青瓷碗,具有很好的寓意,一个青瓷碗和一只小牡蛎,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只因结合在一起,不离不弃,最终互相成全,成就了一段非凡的逆袭之路。

这件文物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我们作为普通人,只要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然后像这只青瓷小碗学习,沉下心,不怕海水的苦,不怕时间的长,更不怕与牡蛎一般的小人物一起努力,只要肯奋斗,并在人生的海洋中劈波斩浪,不断进取,最终也能成就一番“不一般”的事业,得到属于自己的声名与荣耀。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