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离石信义遗址发现4300多年前“豪宅”

Image 2020-09-10

9月3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山西离石信义镇信义村发现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遗址。本次发掘工作共揭露房址13座、灰坑5座。根据出土陶器和测年数据,确定其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龙山时期,距今有4300多年的历史。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民族融合研究所副所长、项目负责人赵辉介绍,房屋建筑基址为成排分布的窑洞式房子,保存较为完好,体量规模较大,信义遗址的发现为探索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原与河套两大区域文化交流、互动融合以及不同建筑模式的空间分布提供了丰富资料。

信义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信义村北,处于小东川河与阳坡沟交汇处东北台地上。2020年3月—8月,为配合国道209改线工程吕梁新城区段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吕梁市文物调查考古勘探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表示,信义遗址的发掘遵循边发掘、边整理、边认识的思路,在与山东大学的合作下逐步开展多学科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收获。

本次发掘共发现房址13座、灰坑5座,从分布情况来看是成排式的窑洞建筑,典型的遗迹单位为F1、F2、F6、F7、H3等。其中F2为前后套间,后室底平面为圆角方形,剖面为带状,南北长475cm,东西宽410cm,地面抹白灰,中部有直径1米的圆形火膛,地面上残留较多的陶片、兽骨及部分人骨等,西北角有一圆形储藏坑。前室底部南北长480cm,东西宽510cm,地面未抹白灰,门道宽0.9米,踩踏面保存较好。出土可复原(接近复原)的陶器13件。器形以夹砂深腹罐、小口高领罐为主。这些器物均出土于房址地面上。

F6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口小底大,南北长600cm,东西宽440cm,门道位于西部。四壁及底部均抹白灰,地面中部有一圆角方形灶。F7底部平面为圆角方形,门道两侧及墙壁四周均抹白灰墙裙,高度约90—106cm。房址中部有一圆角方形、抹有白灰面的火膛,南北长136cm,东西宽126cm。

龙山时期的遗迹单位为F13。房址门道被破坏,残留部分底平面为圆角方形,地面抹白灰。中部有一直径1.2米的圆形灶坑。填土内出土较多的鬲足、鬲口沿残片,此外还有蛋形瓮足、甗腰等残片。

信义遗址发现的房址和灰坑,除F13属于龙山晚期以外,其他房址和灰坑出土陶器主要器类与以陕晋豫交界地区为核心的典型庙底沟二期文化差别明显,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但从文化编年和测年结果看,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

2019年,在离石,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现了德岗遗址,那里传递着史前人类居住的信息,留下了五座史前时期的五边形大房,此次发掘的信义遗址也同样在吕梁地区,二者有何不同?对此,赵辉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德岗遗址早于信义遗址1000多年,建筑风格也不相同,后者的房子基址是成排分布的窑洞,在近年来山西的考古发掘中鲜少看到。“这些房址全部为土构建筑,先民们充分利用山梁断崖,在土梁边缘地带挖掘了底平面为圆角方形、上部为穹窿式结构的土窑洞,并且依自然地形成排分布。每座窑洞前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活动空间和将他们串联起来的路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小型聚落。”由此推断,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是古人类聚集而居的地方,“保存最好的窑洞现在高度还有3.3米,墙壁四周均抹白灰墙裙,可以说是‘豪宅’。”

信义遗址的发掘为探索史前时期中原与北方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互动及其不同建筑模式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素材,是考察两大区域文化之间融合、互补发展趋势的重要线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