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中的贵族——析木玉
在众多的玉石品类中,和田籽料一直受到追捧,始终屹立于收藏市场的顶端。但是,近几年,在籽料闹“饥荒”以及贵到“高不可攀”的大背景下,却有一个从东北小镇走出的玉种,杀出重围、声名鹊起,成为玉雕界的新贵。
没错,今天要说的这个玉种,就是析木玉。而要了解析木玉,首先就要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
很多不了解析木玉的朋友,都以为析木玉是近几年才出现在玉雕界,只有这短短几年的历史而已。其实不是,早在红山文化时期,析木玉就已经被开采出来雕成玉器,成为见证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凭证。
如今已经确认的红山文化是:五千年到八千年。据统计,在这一时期诞生的玉器已被挖掘或传世的已有300多件。从已经挖掘出土的玉器来看,红山文化时期,玉器工艺水平就已经比较发达,并且造型也十分丰富。
不仅有玉猪龙、玉龟、玉鸟、玉蝉、玉鱼等动物形象,还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而从玉料上看,这些玉器使用的主要是东北岫岩地区的玉料。这些玉料颜色多偏黄或偏绿,密度非常高,硬度也不低,色泽也十分均匀。
而红山玉器的背后,有一种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析木玉。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红山文化是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而红山玉器的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可以通过它看到红山文化时期的信仰、工艺,以及人们对生命和图腾的崇拜,更能标记里程,了解析木玉、玉器以及我国用玉的历史。析木玉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传统玉文化的宝贵财富。
析木玉属于透闪石玉,析木玉与岫岩黄白河磨玉产出的地质背景相同,都是大石桥岩组碳酸盐岩建造经区域变质后叠加了热流体交代而成的透闪石玉,由于叠加的热流体和原岩的物质成分差异,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颜色的透闪石玉,在偏岭一带形成了岫岩特有的黄白老玉,在孤山和海城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析木玉。
后经地壳隆升、风化和剥蚀、河流搬运,一些原生矿被带入海城河的不同地段河床中,在下游析木镇至海城段河床中产出的表面有石皮的玉被称为析木河磨玉。
析木料质地细腻温润,绿色丰富多彩,当地人美其名曰“析木绿”。从“析木绿”这一美称不难看出,析木镇在众多产地中极富代表性,析木料品质和独特的绿色也已得到公认,成为同类玉料的重要标识,故而以“析木”作为代表产地来命名,可谓有据可依。所以将析木料、孤山料、马风料统称析木玉。
析木玉皮壳主要矿物组成仍然是透闪石,含量约85%~90%,另外有少量次生矿物,即黄褐色非晶态的褐铁矿类、黑色非晶态的锰质矿物类和微细鳞片状的黏土矿物类,主要是少量褐铁矿、软锰矿、绿泥石、蒙脱石、伊利石等表生矿物,含量约占10%~15%。
析木玉的颜色以绿色调为主,顶级的析木玉原料多为浓淡适中的黄绿色调,但深浅层次又各不相同。通常所见的颜色有黄,黄绿,阳绿,深绿,墨绿,墨玉等,析木河磨玉料,其绿色的深浅程度细分可达数十种,可见其丰富多彩。
析木玉外表上一般都会有一层玉皮,玉皮颜色深浅不同,基本为白色皮色、黄色皮色、褐黄色皮色、红色皮色、褐红色皮色等,这些表皮颜色很难出彩,所以很少用其巧雕,析木玉首饰、摆件上保留的皮色,是作为其重要的标志特征。析木玉独有的黄绿色调,蕴含一抹暖意,不粘不滞,内敛深沉;所以,析木河磨玉中的黄绿色、且颜色柔和、纯正、均匀是玉中极品。
从成分上看,析木玉可以算是和田玉家族的新成员,按照和田玉的国家标准,它与和田玉同质,料子紧密,质地细腻。我们知道,玉料质地越细腻,越容易展现出创作者的细工。析木玉细腻的质地能让雕刻细节纤毫毕现,所以雕刻成品精巧玲珑,毫无粗砺之气。
从油性上来说,析木玉因为有些同样产自河床,只不过它没有和田籽料冲刷的那么彻底,外形没有那么圆润,但就像我们看山流水的油性同样很好一样,析木玉的油性同样十分出众。
此外,析木玉玉色素净雅致、庄重质朴,玉质细腻、干净、莹润如凝脂,其雕刻出来的玉雕作品,有着一种独立于其他玉料的美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从不被人知的沉寂,到业内看好的小众玉种,再到今天受到广泛关注的黑马,析木玉的再次爆发,是古玉文化的传承,更是其自身价值的理性回归。
中国近几十年,出现了很多的玉种,但唯有析木玉独树一帜,也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它既有无可争辩的玉质,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析木玉势必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