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600年大展来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兽搬下来给你看!
备受瞩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终于来了!此次展览名称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将于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
布展现场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这次大展,紫禁城里的著名“小兽”,也从屋脊上“搬到”了展厅里。据正楼展厅策展人张杰介绍,“这套小兽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每件小兽都有美好的象征寓意,尤其是最后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太和殿初建时名为奉天殿,后多次烧毁。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初三日再次焚毁,由于良材难求,取木艰辛,这次工程备料用了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开工,两年后告竣,才有了今日的形制。
展厅里的小兽
我们经常会听到“五脊六兽”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烦意乱,忐忑不安。“五脊六兽”其实特指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我们在宫殿和庙宇的房脊上,常常看到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兽依次排列,使建筑更加宏伟庄重。古书有云: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也。后来,神兽发展为装饰功能,中国古人将屋脊上的小兽,奉为神兽,并顶礼膜拜,认为它们可以“护脊消灾”。神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均为奇数,常见为一、三、五等。
在古建筑上的神兽最多使用九个,故宫太和殿上的脊兽则有十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它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据《大清会典》记载,这些小兽依次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xiá)鱼、獬豸(xiè zhì) 、斗牛、行什。
太和殿小兽排列
行什这个神兽是太和殿独有的神兽,其他的建筑上都没有,举世无双。它以人坐着的姿态守在最后,因为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所以给它起了个“行什”的名字。有人说,它是一种猴子,它有翅膀,手拿着金刚宝杵,降魔除妖,其实是雷震子的化身;也有学者认为,行什其实是藏传佛教里的揭碌荼的变形。
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和殿并非是明成祖时期建造的,太和殿的原型早在明永乐十九年就被雷电击毁,当时在朝中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度让君臣恐慌不安。后来太和殿多次重建又多次更名,但是一直跟中了诅咒一般,被烧毁数次,一直到了康熙三十四年,太和殿才大肆重修。
同样还是在故宫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所以屋脊兽用了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地位低一些,降到7个;东西六宫是妃嫔居住的,继续降,5个。轮到配殿就更少了:3个或者1个。由此可见,屋脊兽的多少也是按严格的等级制度来安排的。
此次展览展出了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经过了策展团队的精心挑选。
首次展出的金箔漆纱
在正楼展厅宁寿宫区展出的漆纱,制作于1773年。自发现后,就被下令不允许展览。这是它在200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因为漆纱非常脆弱,以后恐怕也不容易再有机会公开展出。漆纱是一种满饰中国传统金箔的织物,在故宫建筑内檐装修,漆纱彩绘夹纱工艺仅此一处,匠师于纱面上涂刷大漆满饰金层,更显它的挺固和娇艳。
宁寿宫花园的内檐装修是公认的乾隆时期工艺巅峰水准,紫禁城内无出其右。而这件漆纱的工艺复杂程度与制作难度,即使在宁寿宫花园之中,也称得上数一数二。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
国宝《徐显卿宦迹图》
《徐显卿宦迹图》是勾勒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大臣徐显卿一生际遇的彩绘图册。民国之初,曾为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吉田茂收购。为避免画作流失海外,陶镕委托宝晋斋主人以重金购回。后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次展览展出了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还能像福尔摩斯一样从中发现紫禁城建筑在明清两代变迁的蛛丝马迹。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日期: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周一闭馆)
时间:8:30-17:00(11月1日后淡季-16:30)
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门票:凭故宫门票参观,门票旺季60,淡季40
红星新闻记者 胡敏娟
来源: 红星新闻